摘 要:曹操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他的形象经历了由忠转奸的复杂变化,由于社会思潮的转变,先民对色彩的崇尚和禁忌以及立足于整个舞台的整体构思,使得曹操在戏曲舞台上最终定型为白色。关键词:曹操形象;白色脸谱;奸臣8034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Cao Cao White Mask on the Opera Stage
Abstract:Cao Cao is the history of the famous statesman, military strategist, writer, calligrapher. His image has undergone complex changes in turn by the rape of loyalty, due to the change of social thought, the ancestors of color based on respect for and contraindications, and the stage of the whole idea, so that Cao Cao on the opera stage finalized white.
Key words:Cao Cao image;White Mask;treacherous court official
目 录
摘 要1
Abstract 1
一、曹操人物形象历史演变1
二、曹操脸谱的特征3
(一)曹操脸谱的演变3
(二)曹操脸谱的勾画特点4
三、曹操白色脸谱的形成原因5
(一)白脸曹操形成于社会文化思潮5
(二)白脸曹操定型于舞台视觉整体构思7
(三)白脸曹操影响于民间戏曲习俗7
结语8
参考文献8
致谢10
戏曲舞台上曹操白色脸谱成因探析
前言
曹操人物个性鲜明,栩栩如生,不但丰富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人物形象,且在民间传唱不绝。曹操也一直是文学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然而对曹操白色脸谱 的成因却较少提及,仿佛曹操本该就是白脸。本文旨在初步探讨曹操白色脸谱的形成原因,以求指正。
一、曹操人物形象的历史演变
曹操历来就是一个比较争议的人物。他生活在东汉末年这个英雄年代。这是一个社会矛盾复杂,激烈动荡的时代;也是一个人才辈出,群雄逐鹿的时代。当时名士许子将评说:“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1]可见曹操是一个生在乱世具有大智慧的人。
东汉三国时期,最早评价曹操的当然是与曹操同时代的人,他们或多或少的与曹操存在某些交集。他们可能与曹操共事过,或者看到、听说过曹操的某些所作所为有感而发所说之言。在《三国志》中多有提及,如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2]名士许邵评论曹操“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1]而裴注的《三国志》中,则变为了“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3]在此并不讨论孰是孰非,但是从这些评价中能看出,这些人对曹操能力是非常肯定的。
而曹操的手下也对其有很多的评价,荀彧在投奔袁绍以后,“或度绍终不能成大事,时太祖为奋武将军,在东郡,初平二年,彧去绍从太祖。太祖大悦曰:“吾之子房也。”[2]曹操召见郭嘉,论天下事。太祖曰:“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嘉出,亦喜曰:“真吾主也。”[2]汉末的张鲁也曾经说“宁为魏公奴,不为刘备上客。”[3]当然,与曹操敌对之人的言论则大相径庭,如周瑜所说“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4]最出名的要算陈琳代袁绍所写的讨曹檄文,虽说是列举了曹操的种种罪行,但是是为讨伐曹操制造舆论,并非是曹操的真实形象,刘备对其评价也是如此,这些是敌对势力的相互攻击,不足取信。
两晋到南北朝的时期,对曹操做了比较全面评价的要数陈寿所著的《三国志》“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摉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閴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2]陆机《吊魏武帝文》评价曹操:“摧群雄而电击,举勍敌其如遗。指八极以远略,必翦焉而后绥......济元功于九有,固举世之所推。”[5]这一时期主要是以颂扬为主。直到南朝裴松之为《三国志》做注,曹操形象就开始转变。裴松之在其注中大量引用了《曹瞒传》中的内容,而《曹瞒传》为三国时期吴国人所著(旧唐书中有记载)。由于政治方面的原因,书中描写的曹操多为负面,因此掩盖了很多历史,内容有很大的偏见,南朝刘义庆所著《世说新语》更是对曹操多有诋毁,“七步诗”的典故也出自于此。 戏曲舞台上曹操白色脸谱成因探析:http://www.751com.cn/wenxue/lunwen_6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