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位于河北省的卢沟桥显示的表面信息是地理位置以及最简单的它是一座桥,这是它的基本意义;在中国大桥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卢沟桥”建造精美、桥栏上石狮子千姿百态,卢沟桥因为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的“卢沟桥事件”变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地名。前者是其表面意义,后者则都是地名所蕴含的内涵信息。不同地方的地名,内涵意义也就不同,知名度也就有高低差距,例如贵州黄果树瀑布,上海的东方明珠,南京的中山陵,北京的长城等等都闻名于世。有的时候地名的附加意义也会超过其基本意义。
开始这个课题时,首先要知道地名所表达的文化内涵是一个及其复杂并且不能够完美解决的课题。确切的说地名是事物信息的一个反馈,所以它严格要求语言和现实相一致,但是在这两者之间还存在一个过渡那就是文化世界。当人们要对一个事物进行命名时本质上是需要认真对待且不能随意,如何将事物的特点以最直观的方式告知众人就必须斟酌字眼,由于文化的差异,这些都会受到影响和制约。
1.1中国地方语义取向相似的地方有:
1.1.1会选择人们认为富贵吉祥的词语
在中国十分普遍的一种倾向就是选择象征美好富贵的词语,中国人在这方面的心理还是很严重,在我们的国家,人名和地名中处处可见吉祥的字眼。在中国,龙是人们心中最高贵的动物以及皇权的象征,龙既神秘又高贵,并且有代表着吉祥,与龙有关的地名随处可见,例如位于“吉林的二龙、长龙,在辽宁的龙王庙,还有江西的龙岗、龙湖,福建的龙山、龙镇,云南的龙武、龙街以及四川的九龙” 等等。还有“凤凰”的凤字也是人们心目中代表吉祥美好高贵的动物,带有凤字的地名也很多,陕西的凤州、贵州的凤岗等等。
1.1.2以姓氏为地名
选择以姓氏作为地名的倾向也十分之多。中国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都十分漫长,在古代经济上一直是属于封闭式的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从而形成了以家族为单位的村落,一家一户就可以构成一个村的特色。这样一来,姓式自然而然的就成为居民区的命名点。在北京的众多胡同中,胡同的名字五花八门,数目繁多。
1.1.3根据实物特征做地名的依据
根据任小燕老师在《南京地名的文化语言学研究》中所表述的在众多地名总有一些地名具有这么个特点:“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地名与自然环境、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因山为名、依水取名和因事为名的地名命名原则也是是命名原则中的重要原则之一” 。例如,在一些地势较高的区域,的地方看上去像是梯子,那么人们会将其称之为梯,最普遍的例子就是江南山岭地区的梯田;“还有因长江和淮河冲来的泥沙沉积,并在其东部形成岸外沙堤(俗称沙岗),即今郊区、建湖、阜宁境内的丁马岗、龙岗、上岗、沙岗等。在湖、荡、沼泽之间,则以陆地为主,而较高的高地或土丘,被称为“垛” 或“墩”,如历史曾记载南宋岳飞屯兵“三垛”抗金兵的建湖的湖垛(今县城),郊区的丁垛(今冈中)和刘垛(今郭猛),还有沟墩、丰墩、施家垛、张家垛等。”
第二章 江苏主要地名概况
江苏,得名于清江宁府和苏州府二府的首字,简称“苏”。根据江苏地名研究中可以知道在春秋时期,江苏还不是完整的一片地域,其分属多国。“直到秦始皇统一后,分属东海、泗水、会稽等郡。三国时,苏南属吴,苏北归魏。唐朝由河南道、淮南道和江南道。宋代属京东路、江南东路、两浙路。元朝时,苏北属河南行省,苏南属江浙行省。明朝,置应天府、镇江府、常州府、苏州府、扬州府、淮安府等,直隶南京。清朝初年为江南省的一部分。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分江南省为江苏、安徽二省。江苏省辖淮安府、扬州府、徐州府、江宁府、苏州府、常州府、镇江府、松江府、通州、海州、太仓州。其范围大致与现在相同,省的体制一直延续到民国以后”。 “1949年6月2日,江苏全境解放,分设苏南、苏北两个行政公署和南京市人民政府。在1953年的一月份正式成立成立江苏省人民政府。” 论江苏地名中的文化内涵及保护(2):http://www.751com.cn/wenxue/lunwen_47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