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地域文化传统在周口作家群作品中的表现
(一)周口作家群作品中的周口风貌
周口是一片广袤的平原,山河秀丽,风景优美,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他们毫不吝惜笔墨的赞美周口,歌唱周口,尤其是新时期崛起的周口作家群。在周口作家的心中,恐怕没有哪个地方能比周口更能让他们魂牵梦绕吧!他们的作品大多以自己的故乡——周口为写作背景,大到整个周口市、淮阳县城、北寨地区,小到老君台,画卦台,太清宫,龙湖,九曲桥,周口公园,甚至是六一路,七一路,交通路、这样一条条小小的街道。闭上眼睛,好像周口地区就在自己眼前一般,城市中心,四周县城,郊区,田野,湖泊,河流,学校,菜市场,商场,街道……,如同周口地区的缩影。孙琳的组诗《在周口》就是代表作之一。孙琳的组诗《在周口》的每一首小诗,每一节片段,每一句诗句,都能看到周口的影子,“周扶公路、大闸路、交通路远远的迎接,让路灯举着鲜花,感谢七一路、八一路、六一路领着我去去回回”[5]。在孙琳的眼中,大沙河不仅仅是一条河,更是一个伟人,“干旱的季节,树要喝水……大沙河不遮不掩舍身相助让勺子舀、桶挑、抽水机抽……也不说一句埋怨的话”[5]。似乎周口的每一寸土地都能成为她创作的灵感。
除了孙琳,周口作家群中还有好多诗人的作品也以周口的建筑物,风景为创作对象诸如张治国的诗歌《画卦台》,马道的诗歌《12月的八一路》,孙守功的诗歌《龙湖忆》,段继刚的诗歌《拜谒太昊陵》、《游龙湖》、《夜赏龙湖》、《咏淮阳剪柏公园》、《雪晴登老君台》、《登老君台》等。不仅诗人歌咏周口,周口作家群中的散文家,小说家也经常以周口为创作背景。张哲的散文《谁不夸俺淮阳美》全篇都在介绍淮阳,赞美淮阳。张弛原的《漫话北寨》开篇就点出了主题,有“小武汉”之称的周口的北寨相当于武汉的汉口镇,之后所有的内容都在围绕北寨展开,介绍了北寨的地理位置,北寨著名的“春韭扬芬”、关帝庙、专业市场等。尉然的小说《地盘》中的“地盘”就是周口市的六一北路。郭志宏的《野草莓》开篇所描写的就是周口长城周边的景色,而主人公的大学就是周口师范学院(那时的周口师专),主人公轻生时的湖就是周口的太子湖。不论是小说,散文还是诗歌,作者都将自己对周口的满腔热情倾注在作品之中。淮阳、龙湖、画卦台、老君台哪怕是一条小小的七一路在周口作家眼中都是那么富有诗情画意,也只有土生土长的周口作家才能将周口写的如此迷人。若非他们从小就生活在这里,走遍了周口的大街小巷,又怎会对周口这片沃土如此了解,也只有经历过生活的洗礼,泥土的滋养,才会对这土地爱的深沉,写出此等优秀的作品。
(二)周口作家群作品中的乡土风俗
人类始祖伏羲,定居宛丘,在这里正姓氏,制嫁娶,人类开始了文明礼仪的生活,周口也成为了姓氏之根,每年来周口寻根谒祖的华夏儿女不计其数。中国是礼仪之邦,历来注重礼节,尤其是封建社会时期,人们极其注重婚嫁、丧葬、祭祖等习俗,而且这些习俗都有其特有的仪式礼节,十分隆重。新中国成立后,许多习俗或被废除,或被革新、简化,渐渐的的淡出了人类的视线,但这些习俗毕竟已经流传了上千年,根深蒂固,它们似乎早就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我们无法将它们完全抛弃,所以现代化的婚丧嫁娶,寻根谒祖等习俗仍然继承了一些古老传统。周口作家群的作品中就能经常看到这些习俗的影子。 论地域文化传统与周口作家群建构(3):http://www.751com.cn/wenxue/lunwen_53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