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激活古诗词学习兴趣
在实习中,笔者对语文教学中的各种文类的引导颇为重视,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力求教学方法上能有所突破。作为一个刚刚从学生转换成教师的人,清楚的了解作为学生心中对课堂灵活多元教学的渴望。对于散文,小说乃至现代诗我们都可以通过讲述作者轶事,创作的时代背景等灵活设计来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但是,对于古诗词这一严肃庄重的文类,似乎课堂气氛就莫名的变得压抑起来。
我们通常要求自己按照古诗词教学的方式耐心引导学生进入古诗词的情感世界,领会古诗词作品的内涵,从而了解古诗词的意义。然而,古诗词是诗人的心声,是文学的精华,它具有意义性和音乐性两者。意义性就是辞情,而音乐性就是声情。所谓辞情与声情兼具就是在我们对古诗词意义的了解上,可以通过吟唱的方式来领略古诗词的情感与意境。
古诗词最大的特色在于它的可吟唱性,但是因为时间的久远,古诗词的声情部分失传,造成了今人读诗只注重对古诗词意义的理解,也就是对辞情的研究,而忽视了声情。声情能使读者对古诗词浓厚情感的理解更为具体,也更容易为之动容。而古诗词教学中长期忽视声情教学,这其实是脱离了古诗词本身的特色,因而不能完整的展现古诗词所要表达的情感与内涵。
所以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尝试将辞情与声情兼顾,通过吟唱的方式填补声情的空白,期待可以使学生更加完整的理解古诗词的情感意义。
其次,还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教学过程中只注重辞情而忽视声情的话,就无法将“诗”与“文”做出明显的区别。所以笔者努力将辞情与声情结合起来进行教学,这种活泼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满足了学生好奇的求知欲,也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当然,这也会面临一些困扰。如教师无法把古诗词真切的情感传达给学生,不过如今普及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视频,教师自己亲身示范等途径引导学生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畅游古代时空,甚至与诗人面对面,共同聚会,同歌同咏,深刻体会古诗词的情感内涵。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活泼了课堂,同时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程度也加深了。
笔者在自己实习的班级中运用古诗词声情教学方式,带领学生还原诗人的创作背景,什么时候、在哪里、为什么、何种心情创作此诗?把诗人赋诗,吟诗的情景展现在学生眼前,体会诗人最原始的的情感,领悟古诗词更深一层的韵。
《诗经·大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古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说人的内心深处有情绪,思想存在,到不得不发的时候,就变成了言语出现,但我们常说,说的不如唱的好听,说出来不足的时候,就希望感叹,加上各种各样的感叹词。感叹还不足,就变成歌唱,拖拍加调。如果歌之还不足,就会手舞足蹈,这就是从内心情绪发展到手舞足蹈吟唱的过程。那么何为吟唱呢?诗词吟唱在我国由来已久。《墨子·公孟》曰:“颂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由此可见诗词吟唱已有了雏形。隋唐的时候,燕乐产生了,并且那时吟诗作赋也已蔚然成风,因此很多诗词都可以配乐来演唱。让人感到遗憾的是,很多乐谱在岁月的长河中流失了,原汁原的诗谱很少很少。而现如今,吟唱也慢慢地发展成了“倚声填词”,就是在原来的曲调上填新词来唱,或者是把旧的曲谱修改创作成新的曲子。当前的古典诗词吟唱,承继了古人吟诵的形式,以清代《九宫大成谱》《碎金词谱》《东皋琴谱》等古乐谱和各地诗社流传下来的曲调为底本,吸收古人流传下来的诗词曲谱来吟唱古诗,也结合现代人的审美,将今人对诗词的谱曲吸纳到吟唱中来,用舞台表演的呈现方式来扩大古典诗词的影响力。熔古铸今,让传统文化在与时代的碰撞中激荡出新的火花。 中学语文古诗词吟唱教学浅探(2):http://www.751com.cn/wenxue/lunwen_63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