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经历了浩大风波的药家鑫案,终于在2011年6月7日上午尘埃落定,药家鑫被执行死刑。新浪微博在发出了这一消息后立即引来无数网友的评论和转载,媒体与受众就此事件进行了交流互动,及时得到受众的反馈。所以,借助于微博平台超强的互动性,报纸可以打破报媒本身存在的“传受”单一的局限,从而真正的实现突发事件传播过程的传受互动。
三、在突发事件中报纸的微博平台运用策略
突发事件报道中,报纸可以和微博在优势互补的情况下实现很好的互动。报纸可以在利用微博传播上的及时性和影响上的广泛性的基础上,对碎片似的微博信息进行整合,进而对突发事件做全方位的、深入的报道,实现报道时间上的迅速性、报道内容上的真实性、舆论导向上的正确性和报道影响上的显著性。因此,新媒体环境下,报纸这一传统媒体要有效地利用微博这一信息平台,来弥补其在应对突发事件报道中所表现的不足,实现对突发事件的更好报道。
(一)报纸采用微博信息进行多种加工
自2009年8月中国最大的门户网站新浪网推出“新浪微博”以来,微博以一个无可比拟的态势迅猛发展,用户量直线上升。同时,微博在新闻事件,尤其是突发性事件和揭露性事件的传播上所表现出的时效性和影响性优势给纸媒带来了无形的压力。为适应新媒体环境的这一变化,越来越多的纸媒开始重视微博的影响,具有战略眼光的报媒纷纷开通官方微博,希望化对手为助手,并通过报纸微博来采集新闻信息,这主要集中表现在对突发新闻事件的信息采集和加工上。
第一,直接用微博内容作为新闻信息源。即报纸在无法直接对突发事件进行现场报道的情况下,新闻信息的传播表现为对微博内容的报道,微博内容就是新闻源。突发事件产生时,报纸无法在第一时间进行报道,越来越多的新闻报道采用微博信源,微博用户所发布的内容作为报纸的新闻信源。例如,2011年7月14日上午8点50分福建武夷山公馆大桥垮塌事故发生后,当天9点35分《京华日报》的官方微博就启动了现场直播,全天关注事件进展。在记者尚未抵达事故现场,所掌握的信息有限的情况下,来自事故现场的微博网友提供了大量信息,《京华日报》将这些微博信息通过报纸微博作为新闻进行了转载,此微博发出后,网友得以迅速获知消息。在2011年7月23日20点34分发生的温州动车追尾事故中,事故发生4分钟后,车厢内的乘客微博名为“@袁小芫”的博主发布出第一条消息。次日,《中国青年报》的官方微博便对动车事件的相关微博信息直接转载发刊。报纸媒体无法赶往事故现场进行第一时间的报道,采用转载微博内容的形式达到了突发事件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在应对此类突发事件时,传统的报纸媒体因受到人力、物力、技术以及地域等客观条件的限制,而不能及时采集信息,而新媒介技术下的微博是突发事件传播的利器,因此,直接用微博内容作为新闻信息源可以有效帮助报纸打破突发事件中的传播时效的困境,实现信息传递的及时性。
另外,报纸也可在报纸版面上进行微博内容的直接引用。近年来,有鉴于微博内容的丰富性和微博语言的生动性,一些报纸开通了类似“微言微语”的专栏设计,直接摘取内容新颖、观点独特的微博信息转载,给读者更多的阅读选择。在突发事件中,这一策略也可借鉴。近些年,许多草根记者的现场捕捉能力和新闻撰写能力都已不逊专业人员,对于这些可信又优质的微博报道,报纸完全可以借为己用,开辟专栏,形成突发事件报道的丰富补充资料。 突发事件中报纸运用微博平台的思考(4):http://www.751com.cn/xinwen/lunwen_1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