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加强网络舆论引导
互联网的诞生大大扩展了公众的言论空间,民众有了更多的途径去表达自己的看法,在食品安全事件中受到伤害的当事人或者是目睹他人悲剧的民众因为渴望了解真相得到公正解决而在网络中发表看法都是现代民主的一种体现方式,保障了民众的言论自由和表达权。每个公民当然都有合法表达自己意见的权利,但言论自由和表达权要符合法律要求、不侵犯他人及公众合法权益为前提,侵犯他人隐私权,公然诽谤他人、侮辱他人人格,用谣言混淆公众视听,这样的“噪音”表达必须被控制、清除。但言论自由和舆论引导之间并不存在矛盾,形成社会舆论就是要有所谓的“意见领袖”将每个不同的意见观点整合、引导,获得民众的认同形成一种有影响力的社会舆论。在此类事件中民众在网络中你一言我一语的表达看法,出于不同的利益诉求必定会有不同的见解看法,这样一来众说纷纭的局面一旦形成不仅网络表达这个平台不会有利于民众行使自己的表达权和言论自由还会使恶意分子有机可乘。在当代,网上舆论引导具有重要意义,是我们化解网络语言暴力的有效方法。因为只有在第一步遏制谣言并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才能减少网络语言暴力的产生。有了正确的舆论引导对净化网络语言环境,减少语言暴力有着“釜底抽薪”的功效。
(三)提升网民媒介素养
网络语言具有夸张、游戏化、情绪化的特点,常常让人感觉有趣、形象,无恶意的搞笑也是可以被理解的。但动辄恶骂、恶搞他人绝不应是网络语言的品格,个别受到伤害的当事人或者其他网友在网络中辱骂他人,大有在虚拟网络中审判他人的意,这些网友声明自己是在伸张正义,但正义的伸张绝不是靠粗口的力量。有的网友的帖子论述颇有几分道理,却裹挟着连篇的脏话,例如提出我国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存在漏洞的网友却在文章中不时蹦出脏话,让原本一篇独具见解的文章变成了低俗的人身攻击,要净化网络语言的环境就必须要提高网民媒介素养。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网民的媒介素养越来越成为每一个一个网民所必须具有的素质。要通过提高,教育公民文明上网、文明使用网络语言和识别网络信息真伪的鉴别能力,以及正确、公正理解网络报道的事实的能力。唯有如此,才能大大的净化网络语言环境,遏制网络语言暴力的发生。
在网络发达今天,由于网络的匿名性导致部分网民在网络中的责任缺失,看到新闻不去理性辨别真假,分清孰是孰非就盲目跟风。在网络传播日趋普及的现代更要求网民提高自身的辩别能力。例如前文提到的“贵洲茅台”事件,并不需要网友具有专业的知识技能只要稍加注意就能够洞察其中的问题,从而不盲目行事,成为别有用心的人的帮凶。
在面对食品安全事件,业内人士回复:“应当理性看待,不能以偏概全”。公众对于是食品安全事件的零容忍的他态度是能够理解的,但应当加入理性的思考。不盲目跟从,理性认知是作为一个社会分子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严守自己的道德底线,不谩骂、不诋毁,事实恰当的表达观点更是一个社会分子对自身最起码的要求。
由食品安全问题所引发的网络语言暴力,是个发人深省的社会现象。对于社会安定,后者所产生的威胁甚至高于前者。在物质文明不断发展进步的今天,人民群众的精神文明追求和道德素养也在不断的提高。诸如此类事件,不但是对于商家道德的试炼,也是对消费者道德的检验。不能因为一个问题而产生更大的问题,要理性认知,合理判断,不盲目跟从,通过正规途径,以正确的态度,用合理的措辞去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诉求。对于政府职能部门,人们也要表示充分的信心与支持,这也是让其不断努力和进步的动力。对于社会的和谐,每个人都应该付诸努力,这不但是对自身道德修养的提高,也能够对整个语言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整个社会的道德层面提高了,类似食品安全之类的问题才会逐渐消失,这是整个社会上每一个人应该承担的责任。 食品安全事件中的网络语言暴力现象研究(6):http://www.751com.cn/xinwen/lunwen_1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