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闻记者的分析性不强
新闻报道的语言平和,语义明了,记者很少用深奥的文字或严谨的论点来记述事件,这并不是说新闻报道没有深层逻辑意义,因为这是由新闻报道的特性决定的。逻辑意义是根据新闻内容通过合理的逻辑推理得出的,而不是在报道文字上直接表达出来。
大量新闻传播负效果的出现都可能是由于忽略这一层含义而导致的。一些新闻传播负效果的产生常常是因为一些带有明显的主观倾向的报道缺乏逻辑性思文,当记者在赞扬或贬低报道对象时, 片面地选择单一角度报道,忽视报道可能带有的逻辑意义,就会事与愿违。比如英超足球假摔事件当中,假摔事件连连爆出,网上还不乏一些经典假摔排行榜,这样的报道,貌似是在揭示足球比赛中的不道德事件,但也确实令人担心,怎么这样正规的国际比赛中会出现这么多的假摔违规事件?
比如双汇火腿肠事件中,报道者没有分析造成这一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只是一的报道这些事件,不但没有起到很好的警示作用,反而加深了受众的忧虑,使得消费者笼罩在食品安全的灰色天空之中。
三、如何减少或避免新闻传播的负效果
针对新闻传播负效果的产生的负面影响,我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一)媒体应该科学设置议程
新闻报道涉及到大千世界的方方面面,这就需要报道者具有多方面的知识。
首先,新闻工作者要注意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积累。第一,是学习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和政治理论知识并深入领会其实质,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增强政治敏感,只有这样报道者才不至于在宏观的方向上“迷途”;第二,要加强新闻专业知识的学习,特别是学习传播学知识。报道者应该重点学习新闻规律、新闻政策、宣传政策、受众心理、社会效果、新闻采写编、传播技巧这些知识,并用它们来指导实际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在中观的操作上避免误入歧途;第三,要加强其他知识的学习,比如社会学知识、心理学知识、法律知识、经济学知识、化学知识、物理知识等等。
其次,新闻工作者还需要保持严谨的工作作风。有些新闻事实只有在和周围事实的对比联系中才可以凸显出其意义:有些新闻事实呈现出的只是表象,本质却深藏不露,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在采访中既要“身入”,又要“心入”,而不能被假象和表象所惑;在整个新闻“生产流程中”,报道者要细心判断,尤其对新闻报道的细节之处更要严格把关。
(二)精心选择新闻报道角度
在新闻传播中新闻角度的选择常常会影响新闻导向作用,所以对于新闻报道的角度选择要慎之又慎。
第一,传播者要树立受众意识,研究他们最迫切的需求是什么,他们视听规律是什么等等。其中,传播者代替受众角色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传播者代替受众角色,就是传播者要假设自己是受众,从而感受受众对传播可能会有的需求和可能产生的视听行为,即设想自己是受众,从受众所面对的客观环境和主观意识来思考、理解受众对传播可能产生的行为及想法。受众认知层面的提升,使传播者的角色发生了转变:由信息的采集者,制作者和提供者转换为信息的分析者。传播者要有意识地加强对新闻信息深层意义的挖掘,满足受众的好奇心理,这样才能有效地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第二,受众有需要得到传播者的尊重的心理,他们需要传播者与之进行平等地对话和交流。传播者以平民的心态与受众交流,能唤起他们心中日益强烈的主人角色的认同感和优越感,引起受众的心理共鸣,强化受众的接受欲望,能有效地防止传播活动的效果出现背离。传播者以平民的心态传播新闻,就要以平民的视角和平民的语言与受众交流。报道者要考虑受众对报道的内容有哪些预先的反映,以及与报道的观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尽量避免和受众直接对立。报道者可以采用问题讨论、对话交流、点评节目、发表受众来信的方法使受众参与传播过程。 论新闻传播的负效果(5):http://www.751com.cn/xinwen/lunwen_2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