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音乐评论概述
“音乐评论是具有评论家身份的特定阶层和社会团体通过语言及文字在音乐生活中有所作为的一种专门活动,比如报纸、杂志、广播和电视节目来表达对音乐的认识的一种特殊方式”。 客观的音乐评论对创作、演出以及欣赏有非常深远的影响。《中国好声音》是一档非常成功的电视音乐评论节目,它是通过电视这种传播途径进行的音乐评论节目,这种评论包括导师、受众等在第一时间只通过声音去评判一个歌手对音乐的领悟。
《中国好声音》在播出以后受到了业界的一致好评,并向社会传递了广泛的正能量。如今电视荧幕上正在播出的《中国最强音》和《我是歌手》节目就是继《中国好声音》播出后新一轮的电视音乐节目,这些节目都是以电视为媒介进行传播的音乐评论节目,在歌手演唱之后由导师进行点评,通常也能折射出社会的点点滴滴。
(二)电视音乐评论类节目发展过程
电视音乐评论通过电视对音乐评论节目进行传播,从而扩大评论的影响,电视音乐评论即把音乐评论实时在电视中进行,音乐结束后评委立即对声音进行点评,具有快速、简明扼要的特征,具有强烈的主观意识。从2004年到2006年间举办的《超级女生》,以“重点评少议论”的方式为中国选拔优秀的歌唱人才,比如获得2005年总决赛冠军的李宇春,是《超级女声》节目的标志人物并且荣登美国《时代周刊》杂志的超级明星,她的成功全方面验证了《超级女声》考察的是一个歌手的整体素质,选拔的是全面型的人才。再到后来的《中国好声音》,以“不见其人,先闻其声”的评判标准全方位展示了音乐评论的内涵。像来自宝岛台湾的盲人张玉霞凭借其歌曲《独上西楼》,感动了在场的观众和评委;身材略微臃肿但却独具天籁之音的郑虹以一首阿黛尔的英文歌曲征服了所有的观众,这些都可以看作电视音乐评论节目的不同形式的尝试。十多年间,无数类似的音乐评论节目出现,并消逝在人们的视线中。但总体来说,电视音乐评论节目正走向以声音为诉求的标准,并逐步被大家所接受和关注。
二、《中国好声音》的特点及成功要素
《中国好声音》由寻找学员,导师盲选,导师抉择和导师对战四个环节构成。每个环节的热度都可圈可点。它成功的开辟了声音成为电视音乐评论节目的唯一标准,并通过导师主持人角色互换,倡导主流价值观,引进海外版权,全方位的营销方式等满足受众寻找真正好声音的音乐梦想。
(一)声音成为唯一的标准,回归音乐人的诚意
《中国好声音》的成功在于抓住了节目中深层次的的令受众极度感兴趣的内容,那就是好声音。这是一个既有人唱、有人评的音乐节目。节目的内容是“声音”,这是节目的核,二是“好”,好就是对声音评判的标准。但什么样的声音才算是“好声音”呢?有四位非常耀眼的明星导师坐镇舞台,来为选手及受众进行点评。这一切都从“好声音”出发,并紧紧围绕这个点展开来评论,回归了音乐人的诚意,这样的节目势必会走向成功。
《中国好声音》节目中为大家所瞩目的转椅设计成为评判好声音的第一个标准。节目为什么让四位明星导师坐在高靠背转椅上并且背对现场选手的演唱?凭的是真正的好声音,它也是评判学员是否达标的唯一标准,当导师们在认可这是一个“好声音”的前提下,才能转身面对选手。转椅的设计,恰好文护了他们“听”声音的纯粹,而不受“看”演唱的干扰,能在评判的标准上帮助节目实现客观,回归了音乐人以声音为衡量标准的诉求。 从《中国好声音》看电视音乐评论节目的发展(2):http://www.751com.cn/xinwen/lunwen_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