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过度注重利益,缺少人性关怀
早在湖南卫视举办的《快乐女声》如火如荼的时候,其奖品设置就已颇为丰厚,为大家所羡慕。湖南卫视承诺对于晋级前几名的选手可以签约湖南天娱传媒公司,在这一巨大的利益诱惑下,“奖品”成为选手们互相攫取的目标。而现在,《中国好声音》又有重蹈覆辙的趋势。
据了解,在第一季《中国好声音》落幕之后,巡回演唱会就直接启动,好声音的学员们竞相亮相于各种商业活动之中。但是,随着《中国好声音》节目的日益火爆,好声音学员出场费以及身价也一阵暴涨。接下来就是一张自第一期节目播出之后学员们的出场费:(单位:万元)
吉克隽逸 吴莫愁 李代沫 关喆 张玮 金志文 徐海星 山野 李行亮
40 32 30 30 26 25 16 12 8
从上述表格以及数据可以看出,《中国好声音》的学员出场费无疑令人咂舌。它的第一场演唱会售票时,仅仅用了半个多小时,其门票就销售一空。“不仅仅是学员,就连四位导师的出场费就已经高达2000万元”。 “中国好舌头”华少的出场费更是从第一期的每秒1万元逐渐涨到每1秒5万元人民币。这说明它在国内是非常成功的。但在成功的同时,它带来的经济效益却使人性关怀日益低下。
奖品的作用应该是激励选手以期待更好的表现,而《中国好声音》的众多数据却说明这种状况是截然相反的。在前端时间的四川雅安地震事件中,金志文、邹宏宇等人为地震录制励志歌曲,看似是鼓励人心。但据了解,没有一个好声音学员选择到现场进行慰问演出。特别是一些出场费颇高的学员,并没有选择改变自己的档期去帮助雅安重建家园,而是继续进行全国巡演以攫取更多的利润。现如今,社会的铜臭越来越浓,无论是选手,还是粉丝,都过度的关注自己的利益,而使人与人之间的关怀更加淡薄,这说明这个社会过度的关注利益,这并不是大家所希望看到的,作为一个收视率颇高的节目,需要的是高举人文精神大旗,来增加对社会的关怀,这才是一个节目可以长期发展下去的根本。
四、浅析电视音乐评论节目的发展趋势
一个事物的诞生,必然是优点和缺点共存的。优点的存在,会使它更加耀眼闪烁,而缺点又恰恰是提醒我们要努力弥补不足,扬长避短。不可否认的是,在寻找好声音的过程中,《中国好声音》回归了音乐人的梦想,它以其独特的传播方式受到了社会及业界的一致好评,我们可以从中略微探讨电视音乐评论节目的发展趋势。
(一)把握节目核心,重“音”不重“型”
从中国好声音的成功可以看出,好声音是电视音乐评论节目成功的第一要素,也是评判歌手的唯一标准,不同的评委喜欢不一样的声音,于是导师之间可能对于好声音的评判有一些偏差,但这些不同只能从声音出发,而非包装,即把握了节目的核心。
《中国好声音》主要的评判标准是声音,而非选手的身高、外貌、家世、经历、名声等,它注重的是声音的本质,把握对音乐的梦想追求。即重“音”。与此同时又协调学员的外在气质与个人背景,来增加观众对于歌手与歌声的理解,使大家对学员的声音有深层次的理解,让外在的“型”为节目的核心“音”更好的服务,而不是重“型”不重“音”。 从《中国好声音》看电视音乐评论节目的发展(6):http://www.751com.cn/xinwen/lunwen_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