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从《中国好声音》看电视音乐评论节目的发展(5)

时间:2016-12-04 22:38来源:毕业论文
(五)全方位的营销方式,扩大品牌宣传力度 从节目的前期铺垫到后来的录制再到电视屏幕上播放,《中国好声音》栏目组进行了全面的营销计划。据了


(五)全方位的营销方式,扩大品牌宣传力度
    从节目的前期铺垫到后来的录制再到电视屏幕上播放,《中国好声音》栏目组进行了全面的营销计划。据了解,在《中国好声音》播出前,其工作人员首先通过网络和媒体进行预热,其重点就是介绍节目内容及流程。在发布会现场上,两位好莱坞名人对节目品质的评价,强调节目的高品质特性的录制视频播放之后,更为其传播效果增色不少。
    在节目正式录制过程中,幕后人员通过各大网络媒体进行传播,邀请一些知名记者和一线明星好友进行观看。并在第一场节目录制之后,通过微博发布关于《中国好声音》学员的一些感受和评论,并通过这些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感受和评论影响周边的其他好友。据了解,当一些一线明星,如包括姚晨、冯小刚、刘若英等明星大腕在内的关注,还激发了新一轮的关注和讨论。
    在节目播出之后,《中国好声音》与新浪微博展开了合作,所有关于好学员的最新消息都会在第一时间通过新浪微博发布。节目播出后,新浪就邀请到包括四名导师和华少等《中国好声音》的核心人物来新浪网做独家访谈,另外,《中国好声音》的知名学员还受新浪网站的邀请做独家访谈。这些无疑都为《中国好声音》的成功火爆提供了更多的噱头,在其在开播以来,一些话题或是歌曲脍炙人口,这都表明《中国好声音》的品牌宣传力度是非常到位的。
三、《中国好声音》存在的问题
   《中国好声音》在国内的迅速走红,与上述一些因素是密不可分的。它既遵循了声音是唯一标准,又通过主持人和评委的角色互换,使节目内容更加节凑,并且向社会传递了广泛的正能量。但是任何事物的发展过程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所以在《中国好声音》成功的背后也必然会有一些缺憾的存在。
(一)学员包装过度引起受众审美疲劳
    当《中国好声音》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当中,却陷入娱乐的窠臼里。节目对学员的包装过度引起了受众审美疲劳。比如徐海星在演唱完自己的歌曲之后,真情实意的向观众讲述了自己的悲惨遭遇以及对父亲的怀念。大家听了她的悲惨故事之后都不禁落泪。但在网友对她进行“人肉”之后,却发现这是一个虚构的故事,引发了诸多观众对徐海星的质疑,自此徐海星在我们的心中的形象一落千丈。这确实我们不想看到的,我们并不希望真正的好声音是靠这种方式传递的。
一档电视节目的核心是传播正能量,然后最终却如同其他娱乐节目一样落入俗套之中,这就不免让人生心生遗憾。好声音的优势便在于其“真”,如果包装过度,变成靠华丽舞台、虚假故事、一唱一和、水军造势的华丽包装的节目,那么好声音便失去其赖以成名的资本。一旦没有了“真声音”的底线,那么这档节目就如同其他节目一样“泯然众人矣”。
(二)软硬广告过于频繁导致视听盛宴受阻
《中国好声音》节目播出之后得到了非常高的收视率,但由于节目制作的成本的大幅上升,植入广告显的水到渠成,商业化社会娱乐节目广告的参与无可厚非;合理的加入甚至可以成为节目的亮点。但是植入广告过多,植入方式过于突兀,会让观众产生厌恶心理,过于严重的话则会引发收视率的下降。《中国好声音》的后几期节目,就因为各种软硬广告的过多植入,引起了受众的反感,这严重影响了节目的初衷和应要达到的效果。
在节目前期,华少对凉茶广告的卖力推销,短短40秒的时间说了320个字,甚至成为观众膜拜主持人的一个案例,广告植入在好声音的前期来看应该算是成功,但随着收视率的节节攀升,商家看到了的只有无限商机,于是后期节目中广告的快速增加,观众对华少的快速播报不在具有新鲜感,并有了一些抵触,决赛时期时间广告的植入达到了高峰,基本上达到了五分钟一次的程度,样式单调,直接影响节目的播出效果。从受众来说,过多无关的内容影响了对主题的接受,可谓是节目当中的一大缺憾。 从《中国好声音》看电视音乐评论节目的发展(5):http://www.751com.cn/xinwen/lunwen_734.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