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外发达国家,由于空巢家庭出现较早,对空巢老人的研究也比较早。查尔斯-韦伯在《Reflections on Japanese Art and Society》中认为由于人口老龄化程度比较高,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处于空巢状态,许多老年人不得不在晚年空巢或居住在养老院。老年人在比较健全的保障系统下生活的无忧无虑,但是亲情的缺失是难以弥补的,这容易导致心理疾病。老年寡居及独自居住很容易造成老年人精神问题 。23694
汉娜《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中认为有关空巢老人的专业服务还不够,缺少专门针对老年人开展服务的公司,空巢老人没有子女在身边,生活缺乏照料、经济条件差、精神孤独寂寞,如果没有外界给予足够的支持,那么他们的生活将失去色彩 。论文网
卡尔在《Public and Private Space in Urban Areas: House, Neighborhood, and City》中认为空巢老人的保障制度体系急需完善,政府在空巢老人养老保障方面的财政开支所占比例还应有所提高,并且各个区域之间的保障制度、标准、管理、规定既不统一也不协调,导致同一国家公民因为处于不同地区而发生养老保障水平的差异,这不符合福利国家的本质 。
关于空巢老人养老保障问题对策的研究:凯文在《Continuity and change in commuter partnerships: avoiding or postponing family migration》一文中认为空巢老人可以在有条件的地区领养孩子们来填补自己晚年的空虚生活,孩子们可以给他们带来欢乐。空巢老人应该与子女们保持联系,不要忽视自己的积极主动,要认识到子女们离开自己是他们开始独立生活的第一步,可以利用电子邮件沟通 。
美国学者罗伯特•哈文格斯特的活动理论认为,老年人应积极主动参与社会,在社会中重塑自我,完善自我。该理论比较积极,但是未能考虑有些老年人由于自身的缺点而不足以重新融入社会中提高自我的情况 。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一些新潮的养老保障方式也开始流行起来,德国互助模式:来自不同家庭的空巢老人组成一个新的大家庭,买菜、做饭、洗衣、除草修建花园等,每个人各居其室又分工合作。还有一种老少互助模式,老人招聘年轻人来家里帮助其生活照料、聊天解闷,而居住和食宿是免费的。除此外,还有美国的老年公寓模式、英国的老年村模式、法国的家庭护士模式等 。
(二) 国内研究综述
国内学者对空巢家庭及空巢老人的研究始于90年代,主要包括:
姚引妹在老年空巢家庭的成因上认为:由于农村联承包制的实施,为农民走向高效率的就业岗位提供了可能性。有些老人凭借自己的劳动自食其力,基本上能养活自己,这也是有些老年人“自愿” 成为空巢老人的原因之一。承包责任制使得农业生产效率提高,这为农民的转移就业提供了可能性,由此导致农村年轻劳动力大量外流,加速了农村老龄化的速度,使得农村空巢家庭越来越多。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使得农村剩余劳动力有了转移的广阔空间,落后地区的青壮年劳动力从农村大量流出。年轻人的独立自主意识增强,要求更多的个人空间。计划生育政策使得总和生育率从1949年的6.139下降到1990年的2.31,2000年的1.72,低于世界平均更替水平 。
石瑛和王志丹在空巢家庭的养老保障问题上认为:空巢老人的物质生活匮乏,其家庭生活质量一般低于农村人口平均生活水平,养老保障制度不健全,农村老年人长期被排除在养老保障制度之外,医疗成为其最大开支。由于子女不在身边而缺乏照料,老年人不但要下地干活养活自己,还要照顾子孙,有小症状往往硬撑着,小病拖成大病不治,随年龄增长而生活难以自理 。 空巢老人养老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趋势:http://www.751com.cn/yanjiu/lunwen_16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