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意见领袖”(opinion leader)概念最早由美国传播学者拉扎斯•菲尔德等人在《人民的选择》(1944)一书中提出[11],其中的“意见领袖”是指那些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对他们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拉扎斯•菲尔德认为信息是按照“媒体——意见领袖——受众”的模式传播的,即著名的两级传播理——Two-step Flow of Communication。而Rogers认为,意见领袖实际上兼具“信息中间人”和“有影响力的人”两种角色[12]。23714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网络的发展,WEB2.0的发展为网络社区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自此人们可以在不同社区内交流信息和传播思想。网络舆论中是否存在意见领袖?针对这个问题,学界一直存在争议。有的学者认为网络是去中性化,而“领袖”这种思文还是传统式的,并不是网络时代的。在某一个热点问题上,某人的观点可能具有价值和权威,但是后起之秀往往会取而代之,因此,在网络时代没有意见领袖。然而大部分学者认为网络舆论中仍然存在意见领袖,并发挥着重要作用[13]。由于网络具有发布者匿名性、信息海量性、传播快速性等特有性质,因此网络中的意见领袖产生范围更加广泛,也更加草根化,意见领袖仍然在网络中传播重要信息并影响着他人的观点。论文网
2 意见领袖识别方法综述
Rogers总结了4种有效测量意见领袖的方法:关键人物访谈法、观察法、自我报告法和社会计量法[14]。其中自我报告法和社会计量法都要采用问卷调查量表分析的方式,关键人物访谈法和观察法侧重于实地研究,采访亲身经历某事件的人物或依靠观察者对当时当地的情况和气氛的亲身体验,调查结果易受个人主观因素影响。由于网络时代舆论规模很大,舆论话题参与者众多,信息流通及时,事件形势变化很快,舆论热点很快出现又很快消失,因此,采用传统的问卷调查、人物访谈或亲身观察等意见领袖测量方法成本很高,甚至无法实施。
网络舆论的的载体是网络社区,由于网络社区对其用户的每一个行为都有记录,因此可以通过调用网络社区公共平台API的方式或通过网络爬虫的方式获取用户交互信息,以用户为节点构建网络图,通过分析节点属性及挖掘网络结构来识别网络中的重要节点即意见领袖。孙睿[15]认为国内外关于网络舆论中节点重要性评估的研究,有两类主要研究方向——基于网络拓扑结构的节点重要性评估和基于节点属性的节点重要性评估。这两个研究方向常用的:基于节点属性的指标法和网络结构挖掘法。以下分别对这两种方法详细阐述。
(1)基于节点属性的指标法
此方法一般以研究意见领袖的属性为出发点,主要分为两步。首先,为意见领袖设置多个指标,如粉丝数、转帖数、回复数、中心性等。其次,根据指标值确定意见领袖。实施该步骤可用两种方法,方法一:给指标设置权重——可以根据主观经验来设置权重,也可以使用层次分析法来设置权重——得到意见领袖评价函数,计算网络中各个节点的函数值,排名靠前的即为意见领袖。方法二:根据节点的指标值对节点进行聚类,得到几簇节点,并主观判断某一簇或两簇为意见领袖。该方法可以在确定意见领袖后,反过来验证第一步所选指标的的有效性,如果各个意见领袖在某一指标上差异较大,(例如有些意见领袖粉丝数多达千万个,而有些意见领袖粉丝数量只有一千个),则可以认为该指标不能用于识别意见领袖。 意见领袖识别的国内外研究现状:http://www.751com.cn/yanjiu/lunwen_16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