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现状(1) 国外研究状况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国外关于NPO的研究开始兴起,20世纪80年代以后开始流行,渐渐成为学术上比较通行的一个概念,等到了 90年代研究者和研究著作颇多。但是这时对于NPO的关注点还主要集中在其兴起的原因、建立的出发点、发展的历程、性质、规模和志愿者的管理等方面。至于关于公信力问题的研究,西方在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展开研究,研究的方面主要集中在政府、媒体及企业这三个方面,却极少涉及教育、文化、社会保障、医疗等NPO公信力问题,研究的方面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这边主要介绍三位对于NPO研究的成果。萨拉蒙在其《非营利部门的兴起》一书中提出了“第三方管理理论”,他认为,第三部门不是一个道德完美的组织,它不是万能的,也存在着缺陷,会产生“志愿失灵”。但是这个关于第三部门的研究中关注的市场失灵、政府失灵、合约失灵的理论却忽视了其本身的缺陷,所以还存在着某种程度上的局限性。霍克斯列举了NPO滥用权力、名不副实、进行不公平竞争、涉足党派政治、变成利益集团、设置骗局等一系列失信行为;瑞切斯特认为NPO的诚信度不高,存在着十分严重的公信力危机,具体包括成效不彰、效率低、公器私用、变成利益集团等,同时指出NPO应该尽早建立自己的问责机制、运行程序问责制、财务问责制、绩效考核问责制四方面;沃尔对NPO的公信度进行明确清晰的划分,提出七项公信度的具体目标:确保服务的及时提供、文护服务对象的利益、保障捐助者的权力、保证组织的工作利益、正确处理与政府之间的关系、保障供资方的效益达成、文护公共竞争环境。库拍在《行政伦理学:实现行政责任和途径》一书中指出组织内的行政人员的素质和组织的伦理建设对于公共组织指责的实现有极大的影响。要完成组织指责的实现,首先要实现的就是行政人员的素质和组织的伦理建设。35957
(1) 国内研究状况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各类型的NPO成为我国最具发展潜力的社会组织之一,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截止2015年的1季度,我国共有民间组织606186个,其中社会团体31.2万个,民办非企业29.7万个,基金会4186个 。我国对NPO的研究较晚,针对NPO公信力研究的研究也是近十年左右的事情,这十年左右的时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政治、经济和社会领域的改革的深入,社会对于NPO公信力问题的研究在国际政治和行政领域组建深入,一批相关的论文、著作开始出版和发行,这在另一方面也显示NPO的公信力问题被我国的学者所关注了。其中朱小平、王民、陈晓春等作为主要代表人物。结合近十年的文献,可以将研究的问题概况为以下几个方面:论文网
一、关于公信力的定义上来看。国内学者对于公信力还没有明确的定义,商玉柱认为社会组织的公信力是指组织要对自己的所有行为负责,并理应接受公众的质疑,并有必要针对某些具体事务向公众报告,同时面对公众的质疑有辩护解释的职责,通过有效透明的机制获得公众信任的能力 。崔玉和马凤芝从社会公众的角度提出了对公信力定义,他们在《中国非营利组织社会公信力建设的制度化途径:自律与社会交代》中写到:公信力是指公众整合大量的公开信息后对某个组织的看法与态度,其中就包括信任与认可的程度,而这种程度集中通过法律法规约束、道德约束、公众意识行为约束等表现出来 。
二、NPO的公信力建设的内容来看。NPO公信力研究的内容至少包括下几点:合法,非营利组织必须依法成立,在开展活动过程中遵纪守法;诚信,是非营利组织存在的底线;使命,决定了非营利组织的专业水平,开展活动的目的源自与其高尚的使命感即对支持者负责;效率,社会公众对非营利组织进行捐赠行为也算是一种社会投资,当然也要实现效益最大化,即少花钱多办事;绩效,经过考评的工作行为、表现和结果,非营利组织对公信力的最终追求 。开玉提出应该从法律制度、非营利组织内部的管理制度、产权制度以及内外部相关监督机制等各个途径来综合提升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建设。 NPO及其公信力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http://www.751com.cn/yanjiu/lunwen_34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