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丽霞,赵文哲(2011)[10]通过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对中国1982-2008年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分析我国幼儿抚养比、老年抚养比和人均GDP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模型选取幼儿抚养比、老年抚养比、人均GDP作为变量。研究得出幼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与居民储蓄率都存在负相关关系;随着经济的增长,幼儿抚养比呈下降趋势,而老年抚养比呈上升趋势,但是幼儿抚养比的下降幅度低于老年抚养比的上升幅度,所以总抚养比呈现上升趋势,使得居民储蓄率提高;另外,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剧,人均收入水平将呈现下降趋势。
芦东(2011)[11]通过建立三期迭代模型对中国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模型选取人口结构变迁和居民收入增长两个因素作为自变量,研究这两个变量对中国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并预测分析了中国居民储蓄率在未来可能发生的波动状况。研究结果得出在接下来的5-10年内,中国的居民储蓄率会维持在15%-20%的区间。一方面,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剧以及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我国居民储蓄率将会呈现降低的趋势,但是由于长期存在的储蓄惯性影响,储蓄率下降的程度并不会很大。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以及信贷约束的放松,居民的借贷行为将会导致储蓄率的降低。综合考虑上述因素,将会促使我国居民储蓄率降低,但是出现大幅度的下降的可能性不大。
沈坤荣,谢勇(2011)[12]使用1997-200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对中国城镇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文章将生命周期一持久收入模型与预防性储蓄理论相结合,采取动态系统广义矩的估计方法进行研究。文章研究了收入水平、财富状况、人口年龄结构、公共支出结构对储蓄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居民持久性收入的增加和长期的储蓄惯性两个变量可以对样本期内城镇居民高储蓄率高的原因做出解释,表明居民持久性收入的增加和长期的储蓄惯性与城镇居民的储蓄率之问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研究还得出,少儿抚养比对中国城镇居民储蓄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此外,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使居民降低了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从而居民减少储蓄,增加消费。但是就业的市场化程度的加强会导致居民储蓄率上升。公共支出、通货膨胀以及实际利率没有对城镇居民储蓄率产生重大影响。
顾薪宜(2013)[13]使用1983-2011年度数据作为研究对象。文章结合了生命周期理论,持久收入理论和储蓄理论,运用时间序列计量经济学方法建立模型进行研究。文章选取了名义利率、基尼系数、幼儿抚养比与老年人口抚养比这几个指标来研究。研究结果表示,居民储蓄率、利率、基尼系数各变量之问存在长期的协同增长关系。我国居民总储蓄率与利率长期正相关,短期无明显相关性;我国居民总储蓄率与基尼系数长期相关,短期中基尼系数对居民储蓄率起到决定性作用。幼儿抚养比和老年人口抚养比两个变量为了避免多重共线性在最优模型中剔除。
乔为国(2005)[14]从边际消费倾向的角度解释了为什么中国居民储蓄率居高不下。文章研究了收入分配制度和居民消费倾向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中国居民消费倾向下降,居民储蓄率居高不下与中国日益扩大的收入差距密切相关。所以可以从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缩小收入差距这一方面入手,降低居民储蓄率,增加居民消费量。
结合文献综述,本文将研究利率、收入分配、人口结构这几个因素对我国居民储蓄影响。
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2):http://www.751com.cn/yanjiu/lunwen_420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