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信息焦虑的研究不仅针对普遍群体,也针对个别群体做了研究。针对医学生的信息焦虑的相关研究表明:医学生的信息焦虑与成就动机、信息焦虑与信息搜寻行为以及成就动机与信息搜寻行为之间都存在相关关系,信息焦虑程度越高,成就动机越低,成就动机能够促进信息搜寻行为,信息焦虑直接作用于信息搜寻行为,信息焦虑的程度会影响医学生的信息搜寻行为的发展,医学生的信息焦虑程度越高,信息搜寻行为越会受到阻碍,医学生的成就动机对信息焦虑与信息搜寻行为具有中介作用[16]。在对青少年互联网使用的研究中李富峰(2009)发现信息焦虑会对青少年使用互联网功能造成影响,青少年互联网自我效能感与信息焦虑也存在相关关系,青少年互联网自我效能感的提高会使信息焦虑的程度降低,信息焦虑的程度会因被混合式搜索策略而降低的自我效能感而提高[17]。
互联网焦虑是国外学者研究互联网信息焦虑的一个方面。Presno在1998年首先提出了互联网焦虑,她提出的互联网焦虑是指个体使用互联网时体验到的害怕和担忧。她对互联网焦虑作了出了包括信息术语焦虑、网络搜索焦虑、网络时间延迟焦虑、网络失败者的总体恐惧这四种定义。信息术语焦虑是指因对生活和网络中出现的新词汇和各种各样的缩写语的不了解引起的焦虑;网络搜索焦虑是指因在信息量犹如海洋一般的网络中搜索信息而产生的焦虑;网络时间延迟焦虑是指因时间推迟、占线信号和更多的人堵塞网络产生的焦虑;网络失败者的总体恐惧,这种焦虑并没有明显的特点,个体焦虑的是自己使用互联网的能力。
在Presno研究的基础上Chou(2003)编制了适用于高中教师的互联网焦虑量表。她将互联网焦虑看成与计算机焦虑有关的一个新问题,通过对互联网焦虑的研究使计算机焦虑量表的评估标准得以扩展,通过从网络中将大量的特殊信息搜索出来的方法来反映网络搜索焦虑。
Joiner等人(2007)也对互联网焦虑进行了考察和研究,研究发现互联网焦虑情绪存在于小部分学生中,互联网使用的频率与焦虑程度相反,互联网焦虑程度高的学生会尽量减少使用互联网的频率。
在互联网焦虑的实证研究中,Thateher等人(2007)考察了社会支持、信念和个性对互联网焦虑的影响。但是研究仅仅局限于考察一组互联网应用,并没有考察不同的应用程序,焦虑的情绪也可能是被不同的应用程序引起的。所以,关注信息焦虑是必要的。
信息焦虑的国内外研究现状(2):http://www.751com.cn/yanjiu/lunwen_44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