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研究成果杜晓山(2004年)通过设定的标准将小额贷款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第一,通过国际组织对中国的一些贫困地区进行扶持,其资金主要来源于国际政府组织的拨款或者非政府组织的资金捐助,这种类型的小额信贷一般主要是民间组织;第二,国家在扶贫计划中通过采取无息贷款或者低息贷款对农村进行扶持,主要是通过农业银行提供资金扶持,中央政府在对农村地区进行小额贷款时扮演着主要角色;第三,农村信用社根据国家号召的对“三农”进行扶持的政策,通过农村信用社和地方政府对农村进行资金扶持,这种形式的好处是地方政府对本地区的情况比较了解,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对农村的帮助会更大。46547
何闽峰(2006年)根据开设小额信贷的机构不同将其划分为三类。第一,由相关政府部门成立的政府机构类型的小额贷款机构;第二,由民间组织自发设立的纯商业性小额信贷公司;第三,由政府机构和公司合作设立的半民间半官方的小额信贷组织。这三种不同类型的信贷机构涵盖我国目前小额信贷的所有形式,在促进我国小额信贷发挥着重要作用。
汪三贵(2000年)在研究小额信贷使主要研究其资金来源问题,在资金来源方面主要是依靠国家的扶贫资金拨款或者民间的资金,这种资金链是不稳定的,如果资金来源发生问题,那么小额信贷的发展将会面临严重的问题,这种问题是目前我国尚不能解决的问题。
吴晓灵(2009年)认为目前我国对于小额信贷的市场是逐渐放开的论文网,尤其是在沿海经济发达省份,国家通过在这些地区制定政策有限制的允许民间资金进入小额信贷市场,这样做可以使民间闲置资金得到优先利用,也可以消灭民间不合法的集资。
汤敏(2007年)认为对于小额信贷的利率问题应该采取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自发调节的功能,若国家对于利率采取严格限制将会对小额信贷的发展形成阻碍,应该采取市场化的手段,将利率与市场利率相结合。
周宇、梁菲(2007年)关于小额信贷的发展主要是关注资金来源问题,国家要承认民间资金的合法化,这样才可以打消民间小额信贷机构的后顾之忧,有利于促进我国民间信贷机构的发展。
周忠明(2003年)认为关于我国民间小额信贷的资金回收是一个严峻的问题,许多地区在信贷资金回收方面缺乏明确的规定,因此,这就造成了资金不能按时收回甚至出现资金根本不能收回的情况。这样需要国家在关于小额信贷方面需要制定一系列的措施。
吕德宏,杨成,靳涛(2009年)认为在关于国家采取的小额信贷方面程序相对比较复杂,对于低收入群体在办理小额信贷时不仅是时间长,而且在关于费用方面也是比较高,这对于小额信贷的发展是不利的。
2国外研究成果
HoSSain(1988)深入研究关于孟加拉地区小额贷款产生的原因,并且对于当地的小额贷款的资金来源以及小额贷款的形式做了比较分析,这是关于当地小额贷款做的详细研究。
KlausDeininger、YanyanLiu(2009)对小额信贷的风险指数和国家银行的风险指数做了比较研究,认为小额信贷风险系数相对于国家银行做出的贷款风险系数较高。但是关于小额贷款针对这种较高风险小额贷款机构制订了切实可行的措施,将这种风险降低到可以控制的范围内。
Kranhnen、Schmidt(1994)研究认为关于小额贷款的还款方式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贷款者自身内心的自我督促,在个人还款信誉与换代之间做出的选择,两一方面是关于小额贷款机构制定的相应保障措施。
Markschreiner和Colombet(2001)主要是针对巴西的小额贷款发展情况做出的研究,通过对该国的小额贷款的贷款机构性质、贷款资金来源、还贷率以及小额贷款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认为小额贷款自身不存在任何问题关键在于设计这种制度。 小额贷款国内外研究现状概况:http://www.751com.cn/yanjiu/lunwen_48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