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研究现状国外许多国家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已经发展的规范有序,比如美国就有很多相关法律保护农村金融运作,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形成了三大金融系统分工明确、相互协调的场面。它们在市场中发挥着自己的优势,相互竞争却又相互补充。农业信贷补贴论是20世纪80年代主流理论(Cuevas&Graham,1984),该理论认为农村,特别是贫困阶层不具备储蓄能力,为了减少收入差距、缓解贫穷,必须从外部引入资金且融资利率必须低于其他产业,它是一种信贷供给先行的金融理论(Adams,2000),但是这个理论不利于激励农民的储蓄,容易成为政府的负担。在这种背景条件下,农村金融市场论产生并逐步成为主流。51878
农村金融市场论包含了McKinnon(1973)的金融抑制论以及Shaw(1973)的金融深化论。农村金融市场论认为,纵然是最底层的贫苦人民也是具备储蓄能力的,强调了市场的作用以及利率自由化的重要性,应放松当局的金融管制。Raymond.W.Goldsmith(1969)研究出了著名金融相关率,这是衡量一个国家金融发展程度的标准之一。Shaw(1973)也是研究金融深化的著名人物之一,他认为经济发展与金融业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而且立足于发展中国家特定的经济金融环境,发表了以“金融深化”为焦点的理论,强调了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也有不少学者并不完全同意这些观点,他们认为要建立适宜的农村金融市场,完全依靠市场机制的调节是不可能的,政府的干预也十分重要,不完全市场竞争论便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Ghatk(2000)、Laffont & N’Guessan(2000)等学者的研究说明,政府和其他机构的介入能解决农村金融市场存在的缺陷,但是任何介入都要求必须具有完善的体质结构。对发展中国家而言,首先要消除政府在优惠贷款方面的垄断地位,研究表明,同种类型的借款者组成小组贷款不仅提高了信贷市场的效率,还降低了市场风险。不完全市场竞争理论还为小额信贷提供了理论基础。
对于发展中国家农村经济增长与金融的关系,休.T.帕特里克(Hugh T. Patrick)提出两种模型(1966):“需求追随”模型以及“供给领先”模型,这两种模式顺应了农村金融发展的两个阶段。在经济不够发达的情况下,“供给领先”模式更符合发展要求,供给先于需求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而经济发展反而促进了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结构完善,一个良性的循环就这么形成了。在经济发达的情况下,“需求追随”模式起主要领导作用,这种模式体现在: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人们也改变了对于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需求,为了满足需求,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必须进行一定改革。克劳迪奥.冈萨雷斯.维加(2003)对发展中国家农村金融市场中各金融主体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他认为,要想解决经济主体中存在的矛盾,必须改善市场发展的环境,优化金融服务功能,改善发展中国家现行的金融监管方式,调整金融结构。除了这些,他还发现发展中国家农村贷款难的原因主要在于正规机构的供给无法满足人民的需求,KelleesTsai(2004)认为,正规贷款的提供受到限制、国家对于正规贷款的影响以及支持能力有限、地方政府的执行能力不足以及正规金融组织内部所存在的缺陷都是造成贷款难的主要原因。研究中还提到了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部分缺陷,如:农业发展银行业务范围狭窄;合作金融,政策性金融以及商业金融这三种体系界线模糊,实在难以定位;农村人民对于金融服务的了解甚少;国家在管理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上也有着很大的问题。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http://www.751com.cn/yanjiu/lunwen_556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