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工业领域被控对象的大型化与复杂化,被控系统参数摄动越来越显著,将鲁棒控制用于机翼的颤振主动控制得到较广泛和深入的研究。如Waszak以BACT系统为研究对象,在动压和马赫数不确定条件下设计了和控制器[18],最后进行了风洞实验验证。2005年,C. B. Allen*,N. V. Taylor, C. L. Fenwick, A. L. Gaitonde and D. P. Jones,通过对二元机翼为研究对象,通过使用降阶模型(ROM)降低了空气动力计算所需的时间,得到了最优控制律增益,结果表明,ROM能准确的预测开环颤振的边界,得到很好的近似颤振速度,并通过优化增益产生的增加使得系统成本降低[19]。2012年,Chieh-Li Chen,Chung-Wei Change,Her-Terng Yau,应用 terminal滑模控制抑制机翼系统的颤振,验证了终端滑模控制律,通过抑制极限环振荡,能都是系统在有限时间内收敛到期望[20]。
国内非线性气动弹性的颤振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努力,已经取得了较多成果。2001年,吴志刚,杨超,以一个带有两个后缘控制面的三角机翼风洞模型为研究对象,设计了颤振主动抑制与阵风减缓的鲁棒控制律并对组成的闭环系统进行了控制仿真。验证了LQG/奇异值控制理论[21]的有效性。2007年,李道春[22]等以带有迟滞的二元机翼为对象,研究了其非线性颤振特性,并建立了系统的运动方程。研究了扑动和俯仰的振动频率比、机翼和空气质量比对非线性气动弹性颤振速度边界的影响。2013年,王囡囡以亚音速内二元机翼为研究对象,设计了风洞试验装置和控制系统,验证了基于动柔度法的颤振主动控制理论。并在试验中证明了动柔度法在颤振主动控制中的意义。
弹性颤振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2):http://www.751com.cn/yanjiu/lunwen_68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