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玲在1993年毕业于河南省艺术学校(原名河南省戏曲学校),毕业后她被分配到河南省豫剧三团工作,在工作的过程中她发现自己在舞台经验、基本技能等方面有很多不足之处,于是她更加努力学习,提高自己各方面的成长。由于赵玲热爱教育事业,特别是对于戏曲的痴迷使她坚决回到自己热恋已久的家乡,把全部心思都投入到对家乡地域文化 的传承与弘扬之中,特别是对一些即将失传的艺术品种的传承,而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民族文化传承的产物,又是民族文化传承的一个动因;地域文化传承是我国教育的重中之重, 并且地域文化又服务于教育的目标。[ ]1994年赵玲毅然辞去豫剧三团优越的工作回到淮阳县城关镇北关学校任教,任教期间她通过课余时间与孩子们的沟通交流发现很多孩子都对戏曲有很大的兴趣(如图1),而且很有天赋但是因为家庭经济困难却无法学习,赵玲发现这一现象后于心不忍,更不想把好好的艺术种子扼杀在摇篮里耽误孩子们的学习与发展,于是就萌发了教这些孩子的念头,她先是利用课余时间给几个爱好戏曲的孩子辅导一下唱腔、舞蹈动作(如图2),看着孩子们幸福的笑脸,赵玲觉得自己虽然辛苦了些,但是心里得到了很大的满足。刚开始赵玲并未想到办校,只是利用课余时间辅导孩子,渐渐的随着喜欢戏曲的孩子增多,后来就办了一个补习班。随着学习的学生越来越多,一个班一名老师根本满足不了孩子们学习的欲望。这时候赵玲意识到了办校的必要性,她更是想到办校可以让传统艺术更好的弘扬和传承,于是她在2003年决定在淮阳东关小学创办文化艺术学校,更名为河南省淮阳县赵玲文化艺术学校,并任校长。 淮阳赵玲文化艺术学校与地域文化之传承(2):http://www.751com.cn/yinyue/lunwen_22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