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新世纪之后的转变化
到了二十一世纪,对王光祈的思想研究有了飞跃的发展,不仅仅只是主要集中在他的音乐方面,尤其是在09年《王光祈文集》出版之后,对音乐界,文学界,历史研究方面,社会学方面,哲学界都产生巨大影响,对他的研究迅速增多,由单个领域向多领域发展,由国内向国际方面发展,不同的观点相互交锋,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从音乐、政治、社会活动等方面进行剖析。廖辅叔先生所提倡的,要建立“王学”的愿望即将实现。让王光祈先生的民族性“国乐”思想和“礼乐复兴”的观念与复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伟大理想融为一体,把“音乐救国”的思想成为现实。
二、王光祈建立民族性“国乐”的思想
(一)用西方音乐学视角对传统音乐的研究与探索
1、对东西音乐学进行比较研究
王光祈从学习法律改学音乐学是有深层原因的,他到欧洲是因为自己的思想在中国破灭,到德国来从他们在二战后迅速崛起的过程中来学习经验,希望可以借鉴用于中国的复兴大业。初到德国时他选择学习的是自己的法律专业,并且研究德国的政治、经济学,努力学习德文,希望从政治方面改变中国。但他慢慢地发现,在政治方面是很难拯救中国的,他说:“从政治方面球中国社会的进步已经无望了,大家都掉过头来,走向社会方面着手,因为社会是一切政治的来源,未有社会不良而政治良的”。[7]中国并不是法律不能好,政治不能好,经济不能好,而是人所处的整个社会环境导致的,是人的思想迂腐。所以他就像国父孙中山先生弃医从政,鲁迅先生弃医从文一样,改学音乐并希望通过它来改变人们的思想,从而改变社会,改变政治,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
王光祈是以一位学者的身份进入音乐学领域的,不是以音乐家和音乐专业方面的人士进入的,所以他的音乐的研究首先是以一种学术的眼光去分析,而不是从技术层面去理解。1922年王光祈在工读之余开始跟私人教师学习小提琴,正式改学音乐之后开始是学习西方的音乐理论知识:调式调性、西式记谱法、转调等等方面进行研究。在经过几年的学习后,他从思想的发展与成熟、历史传承、器乐、理论、人物等方面结合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对西方音乐史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在探索西方音乐的过程中,同中国传统音乐进行了对比,从思文方法、文化背景、人生观、生活方式等方面总结了中西方音乐的不同特点,他在《德国人之音乐生活》提出:“第一,(中西音乐)前者代表城市文化,后者代表山林文化。第二,一种代表战争文化,一种代表和平文化。第三,西洋古代美术,多与宗教有关,音乐一事,尤为教堂卵翼之物;中华民族生息于孔孟学说之下,养成一种‘哲学民族’”[7]。通过“比较音乐学”它把世界音乐分为三大体系:“一曰中国乐系,二曰希腊乐系,三曰波斯亚刺伯乐系”[7]。
2、借用西方先进的研究方法对中国传统的音乐文化进行系统的总结
在他对西方音乐史进行总结的同时,也是在学习西方对音乐史的探索、研究的方法,后来他把这种方法用到了对中国传统音乐的总结整理中去。1926年王光祈开始注重起中国的传统音乐,不但在德国的各大白纸上撰文,发表介绍中国传统音乐的文章,还在资源十分匮乏的情况下开始整理编写《中国音乐史》,通过国内外友人的帮助,及王光祈自身的努力最终完成。这部书大部分是介绍传统乐理方面的知识,让读者读起来未免感到比例失调,但这是我国当时最完整的一本音乐史书籍,为中国音乐史的整理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为以后国人整理音乐史提供了比较科学的方法。当然,王光祈从乐的原因是为“救亡图存”,这一思想一直贯穿着他的生活和学习。他认为音乐是有民族性的,是一个国家社会生活的反映,并反过来反作用于国人的生活,为此,他十分重视音乐的社会功能。他希望通过“礼乐复兴”来建立具有民族性的“国乐”发扬和传播中国的传统文化,用音乐来“唤起国人之精神”。 王光祈音乐思想初探(3):http://www.751com.cn/yinyue/lunwen_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