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园绿地不但担负着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功能,而且还能绿化、美化和香化城市环境,给市民提供一个舒适、休闲的活动空间。人们在景观优美的绿地中可以放松心情、调节自我,对改善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起着重要作用。然而,营造一个优美的植物景观,既涉及到植物本身的观赏性和植物大小、形状、质感、色彩等美学特征的艺术组合,又涉及到植物群落理论和植物对立地环境条件的要求。所以公园绿地质量和艺术水平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园林植物的选择和配置问题,植物造景已成为城市公园绿地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1.4 课题概述
常州位居长江之南、太湖之滨,处于长三角中心地带,与上海、南京两大都市等距相望,与苏州、无锡联袂成片,构成苏锡常都市圈。常州市地处江苏省南部、长江三角洲腹地,位于北纬31°09′-32°04′,东经119°08′-120°12′之间,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性气候。
1.4.1 基地自然地理概况
(1)地形地貌
常州地处长江下游三角洲苏南平原,地貌类型属冲击平原,境内地形复杂,山区平圩兼有。东临太湖,北枕长江,西倚茅山丘陵,南接天目山麓。市区有京杭大运河横贯其中,全境水网纵横交织。境内地势西北略高,东南略低,是全省最复杂的地形地貌地区,形成了丰富多样的自然生态。
(2)气象情况
常州市地理位置优越,地处中纬度,离海较近,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15.4摄氏度,降水量1071.5毫米,雨日127.5天,日照时间2047.5小时,无霜期227.6天,常年主导风向东南偏东"干湿冷暖,四季分明,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
(3)城市水文
常州东临太湖,北枕长江,西倚茅山丘陵,南接天目山麓,全境水网纵横交错,水文资源丰富。市区京杭大运河横贯其中,穿城而过,扁担河、德胜河、澡江河等主要河流相互贯通。长荡湖、天目湖和满湖烟波浩渺,水质良好。长江、德胜河水质达到M类水质标准。市河实施了以“水清、堤固、岸绿”为目标的整治工程,通过生态修复,使市河成为城市生态和景观建设的新亮点,南市河、北塘河现已成为富有江南水乡特色的绿化风光带。
1.4.2 基地历史文化概况
常州是一座具有两千五百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底蕴深厚。“天下名士有部落,东南无与常匹俦。”常州自古以来就是诗书礼仪之乡、钟灵毓秀之地。自从2500年前延陵季子在常州建邑立邦以来,常州这块土地就以物产丰富、经济发达、文化兴盛、人才辈出而著称,有大批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艺术家、史学家、科学家从常州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在近现代,有被称为“常州三杰”的矍秋白、张太雷、恽代英,有数学家华罗庚、企业家刘国钧、书画家刘海粟,等等。常州人不仅为常州的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也为全国、为世界输送了大批的人才,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里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使常州无愧于“德业之盛,代不乏人,文学甲于天下”的美誉。
1.4.3 园林绿化建设概况
2004年,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绿色常州、创建园林城市”奋斗目标。确立了举全市之力,以城乡统筹、全面绿化为基础,“民木、生态、文化、现代”造园理念为特色,发展城市公共绿地为重点,建设道路河道生态绿带为网络的“创园”指导思想。经过两次修编调整,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进一步强化了常州文脉、水脉,规划在市区范围内形成“三环四楔十廊、四林九点多园”的绿化体系,在市域范围内形成“一区三沿751林”的城乡大绿化布局格式。近年来通过“规划建绿、项目增绿、拆违建绿、垂直增绿”等多种形式,重点实施了涵盖道路绿化、居住区和附属单位绿化、公园绿地、生产和防护等大环境绿化等方面的一批园林绿化重点工程,建成了一批深受市民欢迎的景观大道、园林式居住区和单位、公园绿地和生态廊道。先后建设了园艺博览园、东方广场、荆川公园、芦璧公园、青枫公园、怀德广场、椿桂园、杭秀园、盆薇园生态湿地公园、市民广场、荷园、青山绿地、武进新天地等一批公园绿地,对兰园、人民公园、翠竹公园、五星公园、新北中心公园等一批公园实施敞开扩建改造,形成了布局合理的公园绿地体系。2005年8月,常州市正式被省政府命名“江苏省园林城市”。2006年,重点实施了“八路八口”绿化工程,新增绿地面积1422公顷。2007年又启动了“八路八口四河”绿化工程,建成后将新增绿地2450.4公顷。城市园林绿化总体水平不断提升,实现了“空间大起来、城市绿起来、生态好起来、景观美起来”的目标效果。 老厂房景观设计总体植物配置(3):http://www.751com.cn/yishu/lunwen_3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