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从造型方面来谈
形是青绿山水画中形式最基本的元素,在绘画中的形需要通过画家对现实自然山水的概括提炼加工,使其符合人们的审美要求,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造型”。 魏晋时期宗炳在《画山水序》中提出了重要的美学思想“山水以形媚道”。画家只有到自然山水中去体会自然山水的“形”才能更加的贴进“道”,才能把握“道”。中国画中的“形”和西方画中的“形”有很大区别,西方的形更加注重的是写实,而中国画中的形更加注重的是写意。在中国传统青绿山水中,人们寄托于山水的形,来表达自身的内心情感。魏晋宗炳“嵩华之秀,玄牝之灵,皆可得之于一图”[1]。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他又提出了“卧游”。推动着山水画产生和发展。宗炳给了山水画产生的一个因素:“夫昆仑山之大,瞳子之小,迫目以寸,则其形莫睹;迥以数里,则可围于寸眸。诚由丢之稍阔,则其见弥小。今张素以远映,则昆仑之形,可围于方寸之内。”[2]宗炳对山水画的成“形”做了巨大的贡献。他把人们精神中的山水边变成人们视觉中的山水。宗炳提出了“应目会心”等等对山水画的理论的命题。至此千年,画家无数,然山水画的准则却永远不变。现代的青绿山水的“形”依然遵循,“形”和“神”是不分开的。虽现代的青绿山水画受到西方绘画造型的影响,但是中国传统的“山水以形媚道”的传统观念始终贯彻着青绿山水的发展。“形”只是“道”的载体,画山水之“形”,不如说话山水的“道”,青绿山水也是如此,画的是山水的“道”。而不是现实实实在在自然山水的形,而是现实山水的“本质”。现代青绿山水的造型不能离开中国的传统文化的内涵。
三、从色彩方面来谈
色彩是中国绘画的基本形式语言之一,“随类赋彩”这一概念在中国绘画体质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的意思是中国山水画的赋色不追求自然山水的表面的色彩类似。其注重山水神韵。“随类赋彩”虽然说是更具“类”而设色,但是它不是眼中自然山水画的根本颜色,其可以变色转变。“彩”要随“类”而“赋”。“随类赋彩”要虽然会尊重客观,但不是说就机械地去照抄色彩,而是根据对自然物象的的仔细观察。
青绿山水是中国山水画的初始,其对意义主要是在“色彩”上的特殊性。在中国古代画家刚刚开始对山水创作时候,“青绿”是一种对大自然的模仿。青绿山水画的赋彩是来源自然山水本身色彩,和不同物象色彩之间相互影响来达到整体画面的统一。青绿山水色彩是一种表现自然山水的本身的视象。其和西画不一样并不受光的影响。在色彩的选择,青绿山水画家对色彩的理念赋予青绿山水色彩很强的概括性,不再是具体物象的色彩。现代青绿山水受到西方绘画理论的影响对色彩和世界艺术文化的交流,现代青绿山水的色彩可以更加追求画家内心山水的色彩,可以追求光色对山水的影响。但是传统的青绿山水本身的中国传统文化追求人与自热天然合一的内涵是不变的。
四、从线条方面来谈
线在中国传统绘画中以最灵动的构成形式存在着,有的时候人们常常会把中国画形象地称作为线的艺术。在古代画论中无不体现了线的重要性。其唐张彦远就说道“无线者非画也”作为山水画的一大种类,传统的青绿山水也不能例外。在青绿山水画中线已经不再是一种简单的对外部轮廓描绘,而其本身就具有相当高的审美价值。到了现代,受到艺术形式和文化的多元影响,写实的造型艺术开始兴起,有很多的青绿山水画家对线的要求开始降低。在他们的作品中用线来表现出的山水之美感在一定能的程度上遭遇了削弱。因为传统的单线勾勒山水的表现手法不能满足现代的丰富生活。线的表现语言出现了不能表达现代新的审美理念,传统的线在时代的背景下开始做着一些变革,将线和画面进行着完美的融合。不再是简单的传统的勾勒。线的作用在现代青绿山水中变得多元化,它可以虚的不需要勾线,也可丰富的表现物体山水的结构。现代青绿山水对线这种形式语言的掌握,只能看画面的需要,不是简单的一勾线。 在上文我们对青绿山水的形式语言从构图、造型、色彩、线条这四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当代青绿山水在这个时代艺术形式和文化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下青绿山水又迸发出崭新的活力。在这个活力下现代青绿山水不管从构图、造型、色彩、线条等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中西方文化艺术相互交融,使得青绿山水画的形式语言已不只限于传统的笔墨材料。所以在这里我们更应该追求的是把握民族精神的时代性语言宗旨,西为中用,建立多样化的绘画语言形式与艺术价值观,让艺术的价值观植根于本土的青绿山水画,与多元文化并行,传达与诠释现代青绿山水画形式语言。 探析现代青绿山水画的形式语言(2):http://www.751com.cn/yishu/lunwen_37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