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总体设计 10
2.7.1 规划结构 10
2.7.2 道路交通 10
2.7.3 功能分区 10
2.7.4 主要景观设计 10
2.8 专项设计 11
2.8.1 种植设计 11
2.8.2 建筑小品 11
2.8.3 照明设计 11
2.8.4 铺装设计 11
2.9 经济技术指标 11
3 总结与反思 11
致谢12
参考文献12
江苏省南京市下关大马路历史景观适应性再利用规划设计
引言 城市历史景观是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它是城市文化的沉淀,同时承载着、反映着城市的文化。历史景观保护并不是将与现代生活不协调的传统复原,在保护当地特有的景观和文化的基础上进行积极的更新,才能使历史景观更好的应对现代发展。本文首先对历史景观保护与适应性再利用的相关理论基础和国内外历史景观保护与适应性再利用的研究和发展状况进行梳理。然后对和南京下关大马路概况、价值基础及再利用功能进行分析,提出规划目标、原则,以此作为再利用设计的依据。最后通过对南京大马路的景观、建筑布局、历史保护三个方面的再利用设计来提出南京下关大马路的再利用设计方案,对大马路改造的具体再利用设计手法进行解析,为其注入新的活力,使其历史得以延续的同时,实现新的价值。
1 综述
1.1 相关概念
1.1.1 景观 景观一词最初是作为美学概念提出的,在希伯来文本的《圣经》旧约全书中,它被用来描述所罗门皇城耶路撒冷的瑰丽景色[1]。如今,景观已不仅仅是美学的概念,还包含了地理、艺术、人文、历史、生态、心理等多种因素。概括的说,景观一词就是表征一个空间一定时间范围内人与环境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各种生态系统的不同组合和分布格局[2]。具体的说,一个景观可以被看为是地貌、植被、土地利用和村落城镇不同组合的总体,是自然与人工交织的现实[3],它凝聚着某种自然和文化过程与活动。
1.1.2 历史景观 历史景观是指具有一定历史文化内涵,富有一定历史遗存,综合了自然、人文与人工构筑物的景观。历史景观可以被定义为文化景观的一个类型,这一类型的景观与特定的人物、事件及特别重要的历史时期相关联[4]。历史景观具有重要自然、文化、美学价值,其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在美国将其划分为18个子类,包括居住区环境、纪念性场所、公共建筑环境、花园、小型开放空间、战场、街道景观、公园、历史性村落、城区、城镇、墓地、史前遗址、公园体系等[5]。
1.1.3 历史景观保护与适应性再利用 对历史景观的保护指的是保护各个历史时期遗留下来的具有代表那个时代特征的,体现人们生活的,引发人们追忆的元素。本文中的保护采用再利用的概念,即在发展中保存,在尊重景观自身特点的同时,文护其历史信息的真实性,同时进行必要的休整以使其发展并和谐的适应现代生活[6]。
根据场地的实际情况,采用保存、更新、用途调整及重建的保护手法。保存现存的景观元素,对其进行适当的文修、加固、保养并防止破坏。通过替换、添加新的元素,对原有景观建筑等进行功能转换,对已消失的景观进行重建等手段使历史景观适应新的使用要求,但这些新的元素必须能与历史元素协调统一,同时要求与周围环境风貌的相协调。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历史景观保护与适应性再利用的发展情况 在西方国家,历史景观的保护和再利用一直是建筑界的热门话题,1979年澳大利亚编制的《巴拉宪章》,提出了适应性再利用的概念。适应性再利用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场地原有的文化而受到推广。在发达国家,对废弃的建筑物进行功能转换的再利用实例大量存在。杜伊斯堡北风景公园的工业厂房通过再利用,改造为展厅、小卖部等,工业设施则被改造为景观小品或是可以让游人安全地玩耍的器械,就连混凝土墙体也被改造为攀岩训练地 [7]。德国鲁尔区许多的原有工业厂房也被很好的利用,改造成了展览馆、音乐厅、画廊等。德国萨尔布吕肯市港口岛公园是在二战中被炸毁的煤炭运输码头上建造的,设计师对基址上的废墟瓦砾进行再利用,唤起人们对19世纪城市历史面貌片段的回忆。日本“芝萨摩大道”芝3丁目东部地区的再利用中,首先让关闭了100年以上的水井再生,采用现代设计手法,以表现宅邸空间特点,让来访者能在静静地水设施中感到悠久时光的流动[8]。 下关大马路历史景观适应性再利用规划设计(2):http://www.751com.cn/yishu/lunwen_37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