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公园有了生态,有了丰富美丽的物质环境,那么下一步就要内涵了,这就是历史文化。这是关于人类行为活动使用的设计,又称为主体,包括人文景观、文化历史、地方民俗、行为心理、情感精神等人文因素,涉及社会文明。历史文化设计不仅仅要反映在公园景观设计的外在形式上,更应该表现在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取向上。因为只有独特的文化才是构成多元素文化的基础。“历史文化”二论是在一论的基础上把当地悠久文化结合于生态环境而展开的,它是三元论之本。
“风景旅游”,有了生态环境客体,有了历史文化客体,那么风景旅游是中间的部分,是关于风景园林、景观学存在的形态,包括环境与空间、感受与美学,涉及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的所有因素。环境空间极其美学感受,正是景观规划设计的核心。换言之,旅游是建立在景观生态和历史文化上的,旅游的主要对象是以外来者为特征的游客,而外来者跟本地人对同一样东西的认识上往往不一样,甚至大庭相径。虽然最终目的是发展地方经济、促进地方社会文明、改善地方生态环境,但是,从资源分析评价到项目策划,从景点设施到环境空间布局,旅游规划始终要以外来者游客的意志为转移。通过“以外养内”,吸纳资金人才,改善生态环境,加速文明进程。然而故园湖公园的设计也有所不同,它展现出的历史文化应是本地的,但变现形式不能死板,是灵活的。
1.2.2 无中生有设计
在故园湖固有基地这种缺乏风景资源的地方,利用现代发达的科技,通过人造,添加景点,作为滨河公园,可供旅游,其风景资源和旅游资源开发出来,就可以无中生有。故园湖公园的设计就是一个无中生有的过程。基地平整从零开始,但无中生有不是凭空想象,它是在三元论的指导下和多种理论基础上规划和设计的,规划是考虑大的方向考虑,基地与外界的关系,例如故园湖的北面是洪洞县城新区,考虑到人口疏散之用,专设一主入口在基地北侧;而东北侧是移民文化区公园,考虑到与该区有联系,做一景观平台相连;东南侧是汾河,由于汾河受污染严重,有整治和改造的修复工程,而公园这一侧设计景观亲水平台,约800米长的亲水大道,给人一种视觉宏伟敢,也可以坐台观河景。南面是一条大街,也设一道主入口。
1.2.2.1 充分利用自然本身的力量来设计的原则
利用自然本身的力量进行再生的设计是指侵蚀、搬运、堆积造成的地形变化,或生态演替带来的植物群落和动物群集随时间的变迁等所导致的生态系统的形成或变化。这样的自然塑造力有时会使布局本身发生变化,并在产生的布局中形成新的生物集群。通过这样的自然塑造力,会逐渐形成“更自然的自然”。在设计中,最好能兼顾时间上的变化和空间上的灵活性,设计出容许一定程度的变化的构造。
1.2.2.2 生态美学原则
生态美学是生态学与美学的有机结合,实际上是从生态学的方向研究美学问题,将生态学的重要观点吸收到美学之中,从而形成一种崭新的美学理论形态。生态美学从广义上来说包括人与自然、社会及人自身的生态审美关系,是一种符合生态规律的当代存在论美学。
1.3 设计目的
将汾河干流流经的一些大面积湿地区域改造为湿地公园或湖泊,通过对汾河干流河道综合整治,依据景观规划的原理,充分发挥地域特色,实现汾河干流常年全线复流的目标使汾河流域成为全省最重要的水源涵养带、生态效益带、休闲景观带和富民工程带,成为带动山西经济、社会发展及生态建设的核心区域和全国资源型地区实行可持续发展及黄土高原生态综合治理的示范区域。将汾河流经广阔区域规划为湿地公园,充分体现湿地公园的特点,考虑植物物种的多样性和因地制宜,尽量采用本地植物,它适应性强,成活率高。在物种搭配上要满足生态要求,做到对水体污染物处理的功能能够互相补充,又要注意主次分明,高低错落,其形态、叶色、花色等搭配协调,以取得优美的景观构图。根据水由深到浅,依次种植挺水植物、浮叶植物和沉水植物,既符合各种水生植物的特性,又满足审美的需要。沿岸边缘带一般选用姿态优美的耐水湿植物,如柳树、水杉、水松、木芙蓉、迎春等进行种植设计,以低矮的灌木和高大的乔木相搭配,用美学原则组织其色彩、线条、姿态等,创造出丰富的水岸之立面景色和水体空间景观构图效果,同时又能在水中产生一种动人的倒影美。营造河岸风光,修复河道生态系统,通过滨河绿地的设计,还“母亲河”一片绿。 园林景观湖泊公园规划设计+文献综述(3):http://www.751com.cn/yishu/lunwen_4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