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早期山水画对人物画技法的继承
(一) 早期山水画对人物画笔法、墨法、色彩上的继承
早期人物画一直以工笔的形式出现,到隋唐人物画发展到顶峰,不管从技法上,还是刻画深度和情意的表达都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自战国起,人物画就是以线描勾勒和色彩的渲染结合,例如最早出现的帛画《人物御龙帛画》和《人物龙凤帛画》人物轮廓都用墨线勾勒,衣服等则用墨色和色彩晕染。而到了魏晋时期,文人文化和民间艺术开始分化,玄学的兴盛和佛教地位确立,一些画家开始对线进行研究,用线条表现人物的神态特征,顾恺之则创立了“高古游丝描”来描绘人物。而此时,山水画还处于稚拙时期,《洛神赋图》(见图1)中,大面积的山水和极其简单的树石则可以印证。《洛神赋图》描绘了曹植对洛神的情感和爱慕之情画中的流水、卷云、山峰坡石、小树都是顾恺之从极简括的人物画中“高古游丝描”借以应用,空勾山峰轮廓,而没有任何的皴法,这种空勾无皴法则表明了山水画此时还处于雏形阶段。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所言:“群峰之势,若钿饰犀栉,或水不容泛,或人大于山,率皆附以树石,映带其他,列植之状,则若伸臂布指”[1]。在人物与山石比例中,也表明了“人大于山”的一种状态,虽然表现的主题是人物,但是山水的布局很完整,它标志着中国人物画开始向山水画扭转,山水画也基本成为了独立的画种。
而在此时,佛教壁画中也有大量山水画的出现,是作为禅修的背景场所出现,多选择以安静远离喧嚣的自然山水中,此时出现的山石用笔勾线,有顿挫之感,山石景色平涂。在色彩上艳丽,多用以红、赭、绿等颜料。1959年在山西平陆枣园村汉墓出土的东汉壁画,以水墨为主,浅设色,其中《山与飞鸟图》画有山峦叠嶂,有飞鸟、树木、云气,山下还有一处院落,反应了汉代的农村风光和山林风光。画面也有墨线勾勒加以彩绘,用墨以渲染,但还是看不出皴擦的效果。
隋代在历史中时间很短,但是统治者的奢华和佛教的兴盛,使得绘画得到了有利的发展。展子虔的《游春图》(见图2)可以说是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幅以山水为主体的绘画卷轴。《游春图》描绘了早春时节,人们春游的情景,湖光山色,水波粼粼,寺庙人物点缀其中,放目远眺,给人以“咫尺千里”的感觉。虽然以山水为主,但人物、车马等活动场景穿插其中,很明显是从早期人物画中场景转换过来,但是相比较《洛神赋图》,人物比列已经不再是人大于山。在用笔方面,线条细致流畅,有轻重顿挫之感,画山石皆有勾无皴;在色彩方面,以青绿为主,间以红色与白色以点缀,鲜彩亮丽;树木的画法也摆脱了“伸臂布指”的状态。所以《游春图》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山水画的正式成立,也是早期青绿山水画的代表,源<自.751>文/论?文<网[www.751com.cn。不仅在技法上继承了线条勾法,在色彩上也继承了早期壁画、帛画瑰丽的色彩,是山水画发展过程中极其重要的变化,相对于发展成熟的人物画言,是一种新的尝试与挑战,更为后世山水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二) 早期山水画对人物画造型的继承
中国山水画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笔墨语言,在造型方面独具一格,有完美的造型体系。早期山水画在存形阶段也受到了人物画造型的影响。
早期山水画对人物画技法的继承与发展(2):http://www.751com.cn/yishu/lunwen_52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