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形神”的哲学基础--4
(二)“形神”背后的意义-5
三、中国画“形神”对当代创作的影响5
(一)李丹“用爱织梦”-5
(二)李明“暗潮空灵”-6
(三)罗寒蕾“情深浅思”-6
参考文献8
附 录9
一 中国绘画“形神”的理论提出
形神问题在中国绘画理论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国画的表现形式一直根属于民族本身的基本哲学。《易经》中提出①了一致的宇宙观:
阴阳二气化生万物,万物皆禀天地之气以生,一切物体可以说是一种“气积”。
这犹如太极图一样的阴阳二气,生生不息、相互缠绕孕育出富有韵律的生命节奏。中国画所讲究“气韵生动”便从中悄无声息的渗透出来,这便可以牵扯出魏晋时期顾恺之在画论中所提出的“迁想妙得”。一幅画不仅仅是表达描绘对象的外在形象,而是深入其内部,对其心理活动、人物性格、社会背景进行分析,然后在画面中表现出来。
(一)“形神”的哲学基础
哲学界在先秦时期开始对形神关系展开讨论,一直延续至21世纪的今天。老庄的形神观是在形体和精神上的关系,“形”和“神”之间密不可分,他并不认为有了形之后才有了神,而是认为“不形而神”。
我们时常说“孔孟”和“老庄”哲学,这两种哲学观似乎处在一个对立面上,一种是为政权统治所使用,使人“尊礼重德”,另一种则是融入在世界万物中,遵从宇宙的规律,选择“无为而治”。“老庄”哲学的“形神”观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庄子遵循着老子“重道轻形”的理论基础,把“道、神、形、物”四者结合起来,从本体论的角度将形神论系统起来,他指出②:
“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万物以形相生。”
他认为“神”就是自然本身,特别强调了“神”在其中的重要性。庄子提出③:
“由道而降于神,由神而降为形,由形而降为物。”
说明神高于形,而形低于神,形依赖于神而神可以脱离于形独立存在。其“形残而神全”,对后世的哲学与美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美术中的取舍之道便是运用这一哲理。
庄子的形神观,是注重人的内心世界,而不是外在形态,“神”无处不在,人拥有美好的品德远远比拥有美好的外形更重要。而画作也是,如果画作能给人有一种传神的感觉,其外形也便应运而生。
(二)顾恺之“形神”关系的艺术内涵
到了魏晋时期,人们在生活上洒脱自如,解脱了汉代统治下儒家礼法的桎梏,极大的宣扬着独属于自己的个性。晋人用虚灵而广阔的胸襟,玄学般神秘的意体会着自然,他们尊重个性、生机活泼,对于艺术总是义无反顾的一往情深。那个时代,蕴育了像陶潜一样超然世外、平淡冲和的人,也出现了像阮籍一样一愤无端,慷慨任气的人。不管是镂金错彩还是古朴生质,魏晋时期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一个时代,堪比西方的文艺复兴。那个时期,在绘画史上出现了顾恺之这个不得不说的人物,他博学多才,有着“才绝、画绝、痴绝”等称号,在绘画理论上有《魏晋名流画赞》以及《论画》等著作,为中国画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有传言,他每在画成一个人时,不急于点睛,等个数年,有人问他为什么,他便回①说: 浅析中国画“形神”对当代创作的影响(2):http://www.751com.cn/yishu/lunwen_53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