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艺术论文 >

从《匡庐图》分析荆浩的绘画艺术(2)

时间:2020-06-08 20:15来源:毕业论文
荆浩,生卒年不详,五代后梁画家。字浩然,济源(今属河南)人,博通经史。他因规避战乱,居住于太行山洪谷,因号洪谷子,六朝以来,山水画都是青

荆浩,生卒年不详,五代后梁画家。字浩然,济源(今属河南)人,博通经史。他因规避战乱,居住于太行山洪谷,因号“洪谷子”,六朝以来,山水画都是青绿设色,勾线填彩,从盛唐,中唐开始出现水墨山水画,到五代,水墨山水日益成熟,荆浩师从张璪,在山水画方面,有显著成就。

二 荆浩山水中的绘画艺术

(一)有笔有墨、水晕墨章

中国画讲究笔与墨合,情与景合,国画意境,它是画家通过描绘自己的思想感情来表达所形成的艺术境界,使欣赏者通过联想产生共鸣。而笔墨是中国绘画独特的造型手段,用笔用墨在中国画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离开了笔墨,水墨画的本身也就不存在了,而山水画中的笔墨结合达到比较完美的时期是在北方山水画派荆关和南方山水的董巨时期之后才完成的,荆浩在绘画表现是主张笔墨并重的,他曾对人说:“吴道子画山水,有笔而无墨,项容有墨无笔,吾当采二子之所长,成一家之体。”荆浩是在吴道子和项容的山水中比较分析后,在考虑用笔用墨的理论问题上才提出的这句话。荆浩把墨单独提出来,与笔并列,把笔墨放在了“六要”里,加以讨论,高度评价水墨画法的创造,由于荆浩常年隐居山林,山水是一个很好的写生素材,长期的练习作画,让他实现了新的中国画技法,形成了新的艺术风格。

(二)大山大水、开图千里

《匡庐图》全貌全景合成,名山大川,它是被人们认为是荆浩最为可靠的传世作品,现在被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馆,这种大气磅礴的山水画,米芾曾说它“云中山顶,四面峻厚”。从中国山水画的表现上看,在六朝时期就有“卧对其间可至数百里”的作品,到了荆浩时期,就获得了更大的发展,成为宋人所称的“全景山水”。《匡庐图》(图1)是一个大型的全景景观,垂直185.8厘米,水平106.8厘米,绢本。整体气势夺目,细节刻画精致,用笔遒劲有力,富有墨色变化,雄伟的高山拔地而起,拥有大气磅礴气势。全貌从上到下,由近及远,可分为三个层次,近景从低端入屏,船工撑船想上岸的特写,以河流,树木和赶驴人物等为点缀,中景以两崖间涌流下来的瀑布,石阶和一些矮峰和寺院,左有一个绿树成荫的庭院为景,明亮、整洁、这是中间场景的感受,远景是峰群和卷云,使视觉上不受阻碍源!自`751~文~论(文`网[www.751com.cn,有几座高耸入云的山峰和山顶的一些密林,瘦劲的树枝,整个挺拔高峭的山势,显示出了一片生机盎然,山头上石头的强烈质感,使画面富有精神气息,屋舍,云气,林木,曲曲掩映,一派壮美景观。

(三)神形兼备、思致高深

荆浩的创作,正是通过“远取其势,近取其质”的表现手法得到的,他的山水画中,从平底高至山峰顶端,有云树,房屋以及人物的粉饰,并使之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整体。《匡庐图》画的是庐山及附近一带景色,构图是以“高远”和“平远”二法相结合,它也是最早使用“皴法”的绘画作品,它画法皴法兼有,皴法多以小披麻皴为主,层次分明,荆浩用结构线和轮廓线来勾勒,主峰是垂直的片状山体,山石都是用尖锐的转折笔法勾勒出来的,这些画法都是为了表现北方山水画的艺术特色,同时荆浩作画的完整细腻,使得整个画面弥漫着一股气势雄浑的气息,起到了神行兼备的审美艺术效果。

从《匡庐图》分析荆浩的绘画艺术(2):http://www.751com.cn/yishu/lunwen_53786.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