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书法经典的代表作品《草书五言联》也是如此,“药”字缩小下半部分,中部空间大片留白,“逢”字也是通过拉长字形,形成了中部的大片留白,同时缩小“三”字,为下方的“岛”字的拉伸留出足够的空间,再看遇字,夸张放大了上方的“禺”,大片的留白与短而凝练的“辶”以及密集的八大山人落款形成强烈的虚实对比源!自`751~文~论(文`网[www.751com.cn。再看最后的“仙”字,大部分的笔画最终压在小小的“寸”上,造成的险势如同八大写意画中的危石一般,摇摇欲坠。这些字的造型处理和写意画中对物象的造型处理有异曲同工之妙。
再看《时惕乾称》草书横幅。仅四字,却均有大面积的留白,“时”字的一横夸张的拉伸,下半部分的大面积留白,“惕”字的中空、“乾”字的左上部分的放大,“称”右下的延伸外拓,这些都是八大山人书法中的“以画入书”的证明,八大将绘画中的留白运用到字形中,使得字同其画一般不拘一格,打破常规,将中国画对自身潜移默化的影响自然而然的带入到了自身的书法中去。
二 “以画入书”在章法布局上的体现
在八大山人之前,如何运用笔法,将书法融入绘画中,是一直影响着绘画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直至八大山人所处时期,绘画的章法结构,笔墨色彩,才真正的影响到书法创作中来。其独特之处在于其书法作品中经常夸张地运用空间变化、布白分布等分割手段,将书法作品中的某一部分矛盾扩大,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因此形成强烈的虚实对比,给人以险而不稳,静中有动之感。
能够代表八大山人晚期书法成就的,便是他70岁后的作品。《临河集叙》(一六九六年)。八大山人七十岁时期作品,字体结构与空间分布与原帖有一种“妙在能合,神在形离”的感觉。此时的他已经有意识的将诸家书体融汇贯通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八大体”,字体中少了些锋芒、方笔、牵丝连带,好似归于平静。用笔更是极简,少了顿挫提按,字显得圆劲、高古,却又安静自然,从容淡定。晚年的八大用自身一生的积淀将王羲之、董其昌等人的清秀、韵致凝练表达,同时将篆书笔法引入到行草书中,从而形成独具一格的“八大体”。《行草唐诗七绝轴》(图2)是八大70岁后的作品,作品中质朴浑圆的笔法和结构,洗净铅华的凝练表达、闪转腾挪的穿插避让,展现出了八大山人在线与空间上带给人非凡的视觉效果,代表了八大山人书法的最高成就。
八大山人“以画入书”浅探(2):http://www.751com.cn/yishu/lunwen_53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