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五代裹挟下的追求现代性启蒙的宏大叙事阻断了传统价值判断,同时面对90年代的物质浪潮,原先张扬的现代性逐步偏离航道,驶入现代性的工具理性,启蒙成为了现代性的罪人,人逐渐异化与物化。与此第751代人身处断代语境之下,以民间的立场肩起衔接传统价值理性与现代性反思的重任。
在第751代电影杠鼎之作的《长大成人》中周遭的藏污纳垢,正是“民间性的精华与封建性的糟柏交杂在一起,构成了独特的藏污纳垢的形态”。但是民间的精华的代言周青并未同流合污而是在时代的豁口寻求丧失的传统价值,急切地寻找意念化的人物朱赫莱,如果说朱赫莱还承载着传统文化启蒙与价值理念的话,那么“朱赫莱”的消失便印证因第五代启蒙宏大叙事而割裂了传统价值理念。但是传统价值的追寻结局我们并未得知。而在陆川《寻枪》之中也暗合了此逻辑,周遭的民间也陷入现代性的工具理性,民间追求经济而使酒里掺入了甲醇使多人死亡的惨剧,为报复从而引起丢枪到寻枪。枪本是价值判断,但丢了。寻枪便成为寻求丧失的传统价值,但是结局枪找到了而价值判断却没有找到使得马山陷入了价值判断的焦虑之中。在《冬春的日子》,为了寻找丧失的价值与信仰,冬与春回到了冬的老家——山海关。这里双关性的隐喻,山海关是海子自杀的地方,是曾经属于文化张扬,启蒙的80年代,就这样消失在车马人烟的经济大潮中,像一场华丽而残忍的谢幕,寻父终将泡影。正如从《北京杂种》而始《长大成人》《头发乱了》、《寻枪》、《冬春的日子》、《苏州河》乃至《三峡好人》最终的“贯穿一个动作,寻找”即因第五代的“弑父”而失去“父亲”的苦痛已成为内在逻辑。
而在第751代众多电影中重复出现寻找,一个是为寻找因启蒙追求现代性而丧失传统价值理性,另一方面,而在寻找之中彰显出了现代性而付出的代价。在《苏州河》、《三峡好人》中现代通讯手机与拆迁的废墟并存,时刻体现着还原民间话语的展示以及对现代性的代价的追问。在《三峡好人》机器的运转,断瓦残垣,废墟之情弥漫而来。“三峡建设”的所谓现代文明把人的生存变成孤零零的断片,机器的轮盘使人丧失了生存的和谐与想象的青春,有限的生命到哪里去寻找现世的皈依,甚至已经感到人的虚无,无根,只能在废墟的荒漠中呼告,呼唤灵性的回归。“企图将世界上一切有形的,无形的,物质的,精神的,都统统纳入市场经济的交换机制中去,并把它们放在金钱的天平上来衡量,最终也将导致人本的物化和异化”。如此境况,具有意的是贾樟柯的电影《小武》中“称钱”的桥段实则“有意的形式”。意识到经济的标准与传统的价值判断的二难,意识到启蒙的理性原则所推崇的“现代性”将人“异化”从而导致把传统价值转化为庸常的生命形式“称”从而文系传统价值与情谊。
与此同时在学术界经常谈起的第751代表现贫穷、落后、废墟,甚至是“拆迁”荒凉的景象,我们如果认真的思考他们为何一次形态一次又一次的表症,而在《达达》中一开场又是一片荒凉的“半边楼”式的场景。第751代这种荒凉场景又与城乡的都市相联系,也就是说直逼现代性反思的话语,站在了民间立场上表达个人忧虑,表现了对启蒙话语的反思,将目光凝视注“民间”地位的前现代与现代的思考。
如果说第751代早期往往在地下不能公映是对主流政治意识的对抗的生存策略的话,那么对更大范围中民众的情感的认同和压抑的反抗,所以第751代的民间叙事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客观物质的荒凉而是人的物欲释放后所产生的精神认定的贫困,以此弥漫在第751代电影中的现代性反思暴露无遗。 当下青年的社会活动与内心世界影视创作(2):http://www.751com.cn/yishu/lunwen_7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