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文学作品中的秘书形象
(一)文学作品中的宰相形象
秘书在古代最为代表性的表现形式就是宰相。“宰”的解释是主宰;“相”,原本义为相礼之人,字义包含辅佐的意思。宰与相的联合称谓,初见于《韩非子•显学》。通常来说宰相和丞相是同一概念。宰为主宰,相为辅助,宰相是我国历代王朝泛化的官员统称。
1.西周宰相姜太公的人物形象
姜太公,字子牙,又被称为姜望、太公望。“齐太公”是其被封于齐的称谓。《史记》虽然是一部史学巨著,但是因为其文笔具有文学性,写作手法也非常独特,再结合作者自身思想的投入,所以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司马迁在《史记》中对姜太公的事迹也有丰富的记载。
《史记》在记载他的事迹的时候这样说道:
“太公望吕尚者,东海上人。其先祖尝为四岳,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际封于吕,或封于申,姓姜氏。夏商之时,申、吕或封枝庶子孙,或为庶人,尚其后苗裔也。本性姜氏,从其封姓,故曰吕尚”[1](P69)
《史记》中也零星地记载了一些遇到文王之前姜太公的生活状况:“吕尚盖尝穷困,”曾经“屠牛于朝歌,卖饮于孟津”。便是说他曾经穷困且以杀牛和卖水度日。但是因为他十分的博学,才高八斗,也有过一段时间为纣王做事,后来发现纣王暴虐无道,便毅然选择离开,归隐海滨之所,老年才出山辅佐西周周王。没有着落的生活,不得志的政治生涯是遇到周文王之前的姜太公的真实写照,“吕尚困于棘津”[1](P75)也是《史记》对这时期境况的一个记载。文献综述
周文王将姜太公请回岐邑后,受封为统领三军的太师,可谓位高权重。这之后便开始协助周文王为灭商默默做着前期准备,周文王在姜太公的协助下主要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是修养自身的道德,十分重视对国内人民的爱护,着力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完善各方面政策的同时注重增强自身实力。姜太公的观点是:爱民富民,赢取民心,才能获取天下大业。西汉刘向撰写的《说苑》就记录了姜太公的这方面观点:“王国富民,霸国富土,仅存之国富大夫,亡道之国富仓府”[2](P88)。周文王听从姜太公的提议,重点在农业上大力发展生产,提升百姓素质,移旧风、易陋俗。周国的国力得以大大增强。
第二,为将西周的势力范围进一步扩大,不断帮助周国争取各个同盟国。使得先后四十多国叛商而归顺岐周,尊西伯为王.更加使得岐周的国力和威望极大增强了,也巨大的削弱着商的实力。
第三,削商益周,通过征战来扩大岐周的影响力。周文王征战西部的犬戎和密须,安定了后方。后东渡黄河,先灭黎国,再除掉商王朝西部的重要同盟国——崇。同时还筑建城池,修缮防御,政治发展和军事进攻双管齐下,最终成功的覆灭商王朝。
《史记.齐太公世家》中对姜子牙的足智多谋也有大量涉及:
“周西伯昌之脱羑里归,与吕尚阴谋修德以倾商政,其事多兵权与奇计,故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1](P109)
由于姜太公在辅佐周文王治国安邦,灭商建周的诸多事情上劳苦功高,所以西周实行分封制的时候,他便被首封于营丘,定下国号曰:齐。受封之后随即率领姜族的部众离去,在这一路行程中,太公行动比较缓慢,白天行,夜晚歇。相向而行的路人就劝谏姜尚道:“我听说时间难以得到却容易失去,你旅途中的休息过分安逸,恐怕不像救国的人。”太公瞬间领悟,日夜兼程,第二天黎明前抵达了营丘。此时,虽然武王攻灭了商纣的主力军队,占王畿之地。可是边境依然混乱无序,处于权力真空的状态。所以,营丘附近的莱夷便乘机欲抢夺太公之地。幸得姜太公及时赶到粉碎了莱夷的野心,夺取其控制权。 文学艺术作品中的秘书形象(2):http://www.751com.cn/yishu/lunwen_80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