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温湿度控制系统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高精度、智能化、人性化的温湿度控制系统是国内外必然发展趋势。
1.3 研究技术介绍
1.3.1 传感技术
传感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三大基础技术。
中华人名共和国国家标准GB7665-1987对传感器(transducer/sensor)的定义是:“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其中,敏感元件是指直接感受或响应被测量的部分;转换元件是指传感器中能将敏感元件或响应的被测量转换成适于传感器或被测量的电信号部分。”
对生产过程的监控首先离不开采集设备工作信息,因此选用合适的传感器至关重要,如果把计算机看作是自动化系统的“大脑”,信道看作是“神经网络”的话,那么传感器就是自动化系统的“五官”。无法对现场数据进行准确、可靠、实时测量,监控也就无从谈起了。
1.3.2 PLC简介
可编程控制器的英文名称是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即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简称PLC。
现代制造业必须对市场需求做出快速反应,生产小批量、多品种、多规格、低成本和高质量的产品,这便要求生产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的控制系统必须具有极高可靠性和灵活性。可编程控制器正是顺应这一潮流而出现的,以微处理器为基础的通用工业控制装置。
在20世纪60年代的汽车制造业,传统继电接触器控制装置广泛应用于生产流水线的自动控制系统中。这套装置设备体积庞大,可靠性差,同时文护不便,而且,完全由逻辑硬件构成,接线十分复杂。一旦生产过程某一环节发生改变,控制装置就要重新设计改造。随着汽车生产工业的迅猛发展,对于汽车型号频繁改进,传统控制系统捉襟见肘,弊端日益放大,最终PLC 应运而生。它开创性地引入程序控制功能,使计算机科学技术进入工业生产控制领域应用。
早期PLC仅仅是替代继电器控制装置完成顺序控制、定时等任务,但是其简单易懂、安装方便、体积小、能耗低、有故障显示、能重复使用的特点,使得PLC很快就得到了推广应用。随着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和微处理器性能的飞速发展,PLC的软、硬件功能不能丰富、完善。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对PLC的正式定义:“可编程控制器是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专为工业环境应用而设计,它采用一类可编程的存储器,用于其内部存储程序、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与算术操作等面向用户的指令,并通过数字或模拟或输入/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可编程控制器及其有关外部设备,都按易于与工业控制系统联成一个整体、易于扩充其功能的原则设计。”
PLC技术发展至今已十分成熟,生产PLC产品的厂家多达200多个,其中较著名有德国的西门子(Siemens)公司、美国的Rockwell自动化公司所属的A-B(Allen & Bradly)公司、GE-Fanuc公司、法国的施耐德(Schneider)公司、日本的三菱公司和欧姆龙(OMRON)公司。
1.3.3 上位机
即便远离生产现场,操作人员仍可以通过远程计算机—即上位机—直接向生产设备发出控制指令的。上位机屏幕上可以动态实时显示各种信号变化(液压,水位,温度等),便是人机界面(Human Machine Interface)。而下位机是获取设备状况及直接控制设备的计算机,一般是PLC或单片机。
1.3.4 组态软件
组态软件,处在自动控制系统监控层一级的软件平台和开发环境,使用灵活的组态方式,为用户提供快速构建工业自动控制系统监控功能的、通用层次的软件工具。 西门子PLC的仓库温湿度控制设计(3):http://www.751com.cn/zidonghua/lunwen_158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