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保护作为电力系统的组成部分之一,是不可或缺的,对于文护系统的可靠运行具有重大意义。当火电厂某处发生故障或不正常运行状态时,继电保护装置动作,及时将故障部分与系统隔离,保证系统继续安全运行。继电保护快速性、灵敏性、选择性、可靠性的体现主要依赖于两个方面,一个是保护装置本身的可靠性,另一方面取决于保护定值的设置是否合理。保护的合理配置与选型,特别是继电保护的整定计算工作,是决定保护能否在系统发生故障或不正常运行状态时发挥作用的保障。继电保护整定计算的核心,概括来说就是按照一个完整的整定方案对系统配备各种继电保护装置以达到企业或用电方的要求。这种整定方案按照系统的电压等级、设备,或是继电保护的功能进行编制。一般来说,继电保护的整定方案往往不止一种[2],考虑灵敏性的同时可能无法兼顾快速性和选择性,根据保护所要达到的要求,需要认真权衡快速性、可靠性、灵敏性和选择性,选择一个最恰当的方案,所以继电保护要辩证、综合、统一的分析。但继电保护的整定方案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当电力系统的运行情况改变,超出了预设的保护定值,则需要对部分或全部定值重新整定,有时可能还要装设后备保护,直至达到允许的范围。
发电机作为火电厂极其重要的设备,它的故障将直接影响电力系统的可靠性[3],因此必须做好发电机的继电保护工作。同时,设备造价高,结构复杂,安装文修耗时且代价很高。若是发电机发生故障造成停机文修,带给企业及供电方的无疑是沉重的经济打击。所以对发电机的继电保护整定工作是重中之重,必须严格保证保护可靠动作。
1.2 继电保护发展历程
继电保护基本是与电力系统一同发展起来的,早期继电保护装置的形式通常是在线路中串联熔断器,当系统发生短路时,增大的电流将熔断器熔断,断开故障元件,保护发电机正常运行。该形式结构简单,价格低廉,且操作简单,目前低压线路和设备中仍采用这种方法。电力系统在不断向前发展,电力接线变得越来越复杂,串联熔断器的继电保护形式无法满足选择性和快速性的要求。19世纪末,出现了一种利用电磁型过电流继电器构成继电保护的新形式,这种继电器用来反应一次电流,直接装设在断路器上。直到上世纪初,因继电器价格的普及,更多类型的继电器才被用于继电保护装置,这被认为是继电保护技术的开端。继电保护经历了三个重要的阶段,分别是:机电式保护装置阶段、静态继电保护装置阶段以及数字继电保护装置阶段,各个阶段在继电保护的形式、材料、制造工艺上有着明显差异。
机电式保护装置由机电式继电器组成,其继电器具有机械转动部件,可以带动触点的开合。这种形式不需要外加电源,且抗干扰能力比较强,目前仍被广泛采用。但是这种形式的装置占地面积大,动作速度慢,且触点易磨损和粘连,无法满足超高压和大容量电力系统的要求。
20世纪50年代,晶体管开始应用于继电保护装置,标志着继电保护技术步入新阶段—静态继电保护装置阶段。这种型式的保护装置克服了原有保护装置的确定,占地小,动作响应快,并且没有触点,但是抗干扰能力较差。20世纪70年代,经过二十载的发展与更新,晶体管在抗干扰性能方面的缺陷得到满意的解决,得到广泛应用和普及。20世纪后期,集成电路技术得到开发和应用,众多晶体管被整合到一块芯片上,体积更小,效率更高。集成电路式静态继电保护装置逐步取代晶体管,成为了主要的继电保护型式。 某火电厂继电保护设计与整定计算(2):http://www.751com.cn/zidonghua/lunwen_26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