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我国常用的两个RFID标准为两个ISO标准:ISO 14443和ISO 15693。二者皆以13.56MHz交变信号为载波频率。ISO15693读写距离较远,ISO 14443读写距离稍近,但应用较广。目前的第二代电子身份证采用的标准是ISO14443TYPEB协议。
ISO技术委员会及联合工作组TC104/SC4主要处理有关ISO/IEC贸易应用方面,如货运集装箱及包装,制定了 RFID电子封条 (ISO 18185)、集装箱标签(ISO 10374)和供应链标签 (ISO 17363)等标准。
第二类为EPCglobal标准。EPCglobal主要关注的是:物理对象系统标识的数据载体/内容;物联网自动识别基础架构最低性能;网络数据交换如对象名解析系统(Object Numbering System,ONS)其中EPCglobal的第二代RFID标签标准已作为ISO18000-6 Part C部分。
1.5 RFID系统的分类
根据 RFID 系统完成的功能不同,可以粗略地把 RFID 系统分成四种类型:EAS 系统、便携式数据采集系统、物流控制系统、定位系统。
第一类为EAS 系统。EAS( Electronic article surveillance )是一种设置在需要控制物品出入的门口的 RFID 技术。这种技术的典型应用场合是商店、图书馆、数据中心等地方。在应用 EAS 技术时,首先在物品上粘贴 EAS标签,当物品被正常购买或者合法移出时,在结算处通过一定的装置使 EAS 标签失活,物品就可以取走。物品经过装有 EAS 系统的门口时,EAS 装置能自动检测标签的活动性,发现活动性标签 EAS 系统会发出警告。EAS 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防止物品的被盗,不管是大件的商品,还是很小的物品。应用EAS 技术,物品不用再锁在玻璃橱柜里,可以让顾客自由地观看、检查商品,这在自选商品日益流行的今天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典型的 EAS 系统一般由三部分组成:附着在商品上的电子标签,电子传感器;电子标签灭活装置,以便授权商品能正常出入;监视器,在出口造成一定区域的监视空间。
EAS 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在监视区,发射器以一定的频率向接收器发射信号。发射器与接受器一般安装在零售店、图书馆的出入口,形成一定的监视空间。当具有特殊特征的标签进入该区域时,会对发射器发出的信号产生干扰,这种干扰信号也会被接收器接收,再经过微处理器的分析判断,就会控制警报器的鸣响。
第二类为便携式数据采集系统。便携式数据采集系统使用带有RFID阅读器的手持式数据采集器采集标签上的数据。这种系统具有比较大的灵活性,适用于不宜安装固定式RFID系统的应用环境。
第三类为物流控制系统。在物流控制系统中,固定布置的 RFID 阅读器分散布置在给定的区域,并且阅读器直接与数据管理信息系统相连,信号发射机是移动的,一般安装在移动的物体和人上面。当物体和人经过阅读器时,阅读器会自动扫描标签上的信息并把数据信息输入数据管理信息系统存储、分析、处理,达到控制物流的目的。
第四类为定位系统。定位系统用于自动化加工系统中的定位以及对车辆、轮船等进行运行定位支持。阅读器放置在移动的车辆、轮船上或者自动化流水线中移动的物料、半成品、成品上,信号发射机嵌入到操作环境的地表下面。信号发射机上存储有位置识别信息,阅读器一般通过无线的方式或者有线的方式连接到主信息管理系统。
1.6 RFID的发展历程与发展现状
最早的RFID的概念与应用是在二战期间,通过射频电波来识别敌机和友机,即所谓的IFF(Identification Friend or Foe)。实际应用中,加密编码的信号被飞机接收,友机利用加密机制解码并发射回“我是友机”的信息,而敌机则无所适从。这种飞机身份无线识别系统现在依然应用在民用航空领域,并且仍然被称作IFF。 AT89S51射频识别阅读器设计+仿真电路图(3):http://www.751com.cn/zidonghua/lunwen_5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