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稳定氧化锆晶体结构
早在上世纪中叶,小尺寸t - ZrO2晶粒能在室温下稳定的现象就引起了关注。许多学者通过不同的实验方法对稳定机制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多种解释。到目前为止,应用最为广泛的是表面能理论和氧空位理论 。
1.3.1 表面能理论[7]
1965年 Garviet 最先提出t - ZrO2纳米晶在室温下稳定是由于表面能的作用,且存在稳定的临界尺寸低于临界尺寸的ZrO2纳米晶在室温以t相存在,反之以m相存在。由此 ,Garvie提出了相应的热力学模型 :
Gm+γmAm=Gt+γtAt (1)
A=3M/ρ/γ (2)
G、y、A、r分别为化学自由能、表面能、比表面积、密度和晶粒半径,下标t和m代表四方相和单斜相。式(1)表明,对于单个晶粒,当m相和t相的自由能相等时,两相平衡。自由能由表面自由能和体积自由能组成,不考虑应变能。当晶粒尺寸比较大时,m相和t相体积自由能差大于表面能差,相稳定;晶粒尺寸减小,达临界值时,m相和t相的体积自由能差与表面能差平衡;晶粒尺寸小于临界值时,m和t相的表面能差克服体积自由能差,得t相在低温下稳定。
Garvie的表面能理论仅适用于无应变能的、单个的纳米晶粒,那么应变能会怎样影响t-ZrO2纳米晶呢?针对这一问题,很多学者进行了研究,其中最典型的是Mitsuhashi和Tatsuke们使用沉淀法和水热法制备出分散性不同的ZrO2,分别进行机械处理后发现,团聚的t-ZrO2需要高能球磨才能相变,而分散性好的t-ZrO2只需简单的机械加工就会发生应变,且Mitsuhashi在实验中发现半径为95nm 的t-ZrO2和<10nm的t-ZrO2在室温下都可以稳定存在。这些实验现象都不能用Garvie的表面能理论解释,于是Mitsuhashi和TatsukeLloJ认为在热力学模型中应该引入应变能项。在上述试验结果中,正是由于球磨和团聚引入了应变能,从而使得表面能理论无法解释。随后Garvie也对自己提出的表面能理论进行了修正,考虑了应变能项,产生应变能的原因很多,如外界压强的增大、ZrO2所存在的基体对晶粒的束缚 、机械加工、团聚晶粒之间或者相变都会产生应变能。我们将其分为两类:等静压和非等静压。等静压和非等静压引入的应变能都会提高t-ZrO2相变的临界尺寸,因此团聚的t-ZrO2比分散的t-ZrO2更难发生相变。而球磨过程中减小了团聚,而且可能由于局部温度升高而导致晶粒长大,从而促进了t-ZrO2向m-ZrO2的相变。据此可解释 Mitsuhashi和Tatsuke的实验现象。
1.3.2 氧空位理论[8]论文网
Lgawa和Lshi使用溶胶凝胶法制备t-ZrO2纳米晶,并用中子衍射法检测该t-ZrO2在室温下的晶格尺寸常数,与在室温下掺杂稳定的t-ZrO2和在高温下未掺杂的ZrO2比较发现三者晶格尺寸相似。由此推测三者的结构一致 ,即在室温下稳定的t-ZrO2纳米晶与高温相t-ZrO2结构相同。由于高温相t-ZrO2稳定与氧空位有关,于是推断t-ZrO2纳米晶的稳定也与氧空位有关。
1.3.3 稳定剂对相变的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都需要稳定的材料,于是很多人都寻找能使ZrO2稳定的方法,目前最普遍最有效的方法是加入稳定剂,比较常用的稳定剂有Y2O3、CeO2、MgO、CaO、Al2O3等,下文主要介绍一些Y2O3对ZrO2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由结晶学理论知道阳离子半径越大,形成八配位的趋势越强。对掺杂稳定的氧化锆晶体,当掺杂阳离子半径大于Zr4+的半径时,由于替位作用增大了C-ZrO2的晶格常数并减少r+与r-的比例,从而减少了氧化锆局部氧氧之间的排斥力,增加了氧化锆的稳定性。Li和Cohen[9]等研究了掺杂具有大的离子半径Ce4+和U4+离子稳定的C-ZrO2,研究表明:具有较大半径的离子的引入,增大了氧化锆晶体的晶格常数,进而增加了氧化锆的稳定性 。 氧化锆纤维的制备技术优化研究(4):http://www.751com.cn/cailiao/lunwen_76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