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政府决策者从以往漠视、忽视网络民意到关注、重视网络民意。以往公共政策制定中,公众很少关注,既有信息的闭塞不畅通,信息不对称的原因,也有政府刻意隐瞒相关信息,主观上不愿意让公众知情的原因,认为公众对政策制定的看法及参与可有可无,甚至可能公众参与会扰乱正常的政策制定程序。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网络新兴媒体的崛起,公众不断通过新兴媒体表达自己对相关热点公共事件的见解,诸如在PX项目选址、南通的王子纸业、杭州建立垃圾焚烧厂等事件中,网民的积极参与现实且有力地影响了政策走向。鉴于舆论的压力,为了更好的维护政府公信力,更好的为公众服务,政府不得不关注、收集公众对热点问题的看法,以此制定政策更好的符合公众长远和根本利益的政策。只有关注重视网络民意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公众。
第二,网络民意在某种程度上增强了政府决策者“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公众服务”的理念,纠正了“官本位”思想。由于以往政府官员与公众并不是处于对等的局面,公众很少能监督到政府的言行,由此形成的“官本位”思想,对我国政府官员影响深远。政府官员在制定政策时,会忽略公众的意见与看法。然而网络却给人们创造了相对对等的机会,可以通过网络对政府进行监督,发表自己的看法。因此,政府决策者必须与时俱进,必须重视关注网络民意。决策者应该根据新形势新局面,不断转变的思想观念,打破过去的拍板子,一言堂的局面,积极的去面对形势的变化,学会运用网络去收集民意,通过网络互动,将公众所反映的问题纳入政策议题,以回应性与前瞻性的视角纠正官本位陋习,树立执行为民的科学理念。
(二)网络民意对公共政策制定的消极影响
网络民意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是双向的。政策制定者应该尽可能的化解网络民意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得网络民意能够合理充分的被利用,促进政策制定更加高效民主化。
1.网络民意内容的虚假性对政策制定的消极影响
网络民意有真假之分。如果网络民意是民众真实的想法,这样的网络民意可以作为政策制定中政府决策者的依据。但是虚假的网络民意将会误导政府决策者,让决策者无从下手,网络民意被有目的的人利用,将会致使制定出来的政策只是符合局部的利益,而不是公众公共利益。网络民意的虚假性是指网民在网上的言辞舆论带有虚假性。这主要是因为网络的虚拟性与匿名性造成的,网络带给人一种自由言论,不受约束的感觉,个体公众不用像现实社会那样去考量自己的言论内容及其后果。网络一方面让人类的生活空间得到进一步的延展,使人们的生活空间加倍放大,社交范围得到拓展;另一方面又将人们带入一个精彩的虚拟世界,网民可以在这里尽情的挥洒,尽情的释放心中的不满、压力、愤恨等消极的情绪。由于网络空间的虚实结合,就会让网民处于一种无序的状态,只关注自己所拥有的权利却忽视了应尽的义务,于是就出现了炮制谣言、散布虚假信息等诸多不良网络行为。网络的匿名性致使有些不切实际的信息经过网络传播后无法查实,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生活秩序,不排除有心怀不轨的个体,通过网络这个平台,误导民众,煽风点火,造谣生事,混淆视听,让政府面对浩瀚的网络信息不知道哪些才是网民的真实意图。这也将给政策制定者设置了障碍,严重影响了政策的科学化。
其次,网络民意的虚假性还与网络的运营模式有关。一些网站凭借着自己拥有的优势,能够操控民意,干扰网民言论自由。拥有独特优势的网站,利用其优势,为了某种利益,不顾道义,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网络言论。更甚者,一些网站为了只是某种利益的最大化,致使网络言论远远偏离了原来真实的面貌,严重影响了网民平等的表达权知情权。这就致使政策制定者不能有效的辨别哪些才是网民所真正表达的意图,这也给政府制定政策带来了困难,影响政策制定的科学化,民主化。同时,伴随着产生的就是网络水军。网络水军出于某种利益某种目的,利用其在网络上的优势,对热点的话题大众所关注的问题,发表他们的看法,误导民众。网民由于不知道实情,会误以为某种看法的倾向就是众多人的想法,正是由于网民的跟风,缺乏自己独立的思考被网络水手所利用。鉴于此,政府政策的制定者更应该提高自己的认识认知,提高对信息收集真伪的能力,如若不能抓住网民的本意,即便政策制定出来了,那也有背于公众的真实意愿,有悖于政策制定的科学化。 网络民意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分析(3):http://www.751com.cn/faxue/lunwen_59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