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触电事故:电是施工现场各种作业的主要的动力来源,各种机械、工具等主要依靠电来驱动,即使不使用机械设备,也还要使用各种照明。近年来触电事故呈上升趋势,主要是设备、机械、工具等漏电、电线老化破皮、违章使用电气用具、对在施工现场周围的外电线路不采取防护措施等。
(4) 机械伤害:主要指施工现场使用的木工机械,如电平刨、圆盘锯等;钢筋加工机械和拉直机、弯曲机等;电焊机、搅拌机、各种气瓶及手持电动工具等在使用中,因缺少防护和保险装置对操作者造成的伤害。
(5) 坍塌事故:主要是指在土方开挖中或深基坑施工中,造成土石方坍塌;拆除工程、在建工程及临时设施等的部分或整体坍塌。尤其是在地下水位较高或大土方开挖遇降大雨时更容易发生塌方。
2.4 事故隐患分析方法的选用与分析
从上述实地调查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该建筑施工的施工过程较为复杂,所以,如果单纯地使用一种事故隐患分析方法是不能满足对于这样综合性事故隐患分析分析的要求的,也不能有效地保证事故隐患分析的质量;因此,需要因地制宜地选用适合各部位,各区域,各种事故隐患的分析方法,保证隐患分析能有作用地给予该建筑施工企业一些建议和安全管理策略。
2.4.1 预先危险性分析法
整个区域内各作业部位的安全事故隐患为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坍塌、起重伤害、机具伤害、电器伤害、其他伤害等等。由于并不存在大量的工作参数和数据;所以,选用较为宏观和经济的预先危险性分析法来进行分析。
预先危险性分析法(Preliminary Hazard Analysis)英文缩写PHA,又称初步危险分析。是一项为实现系统安全而进行的危险分析的初始工作,常用在对潜在危险了解较少和无法凭借经验觉察其危险因素的研究与分析中。也常用于对危险物质和装置的主要工艺区域等进行分析。预先危险分析法的目的是识别系统中的主要危险、危害因素,并对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性进行分析评估,从而提出改进系统,预防事故发生的安全措施。
预先危险性分析法的主要步骤为对系统的生产目的、工艺过程以及操作条件和周围环境进行充分的调查了解;根据以往的经验和同类生产中发生过的事故情况、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和触发事件;推测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和危险或危害程度;确定危险、有害因素相应后果的危险等级;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表2.1为危险性等级划分表。
表2.1 危险等级划分
级别 危险程度 可能导致的后果
Ⅰ 安全的 不会造成人员伤亡及系统损坏
Ⅱ 临界的 处于事故的边缘状态,暂时还不致于造成人员伤亡、系统损坏或降低系统性能,但应予以排除或采取控制措施
Ⅲ 危险的 会造成人员伤亡和系统损坏,要立即采取防范对策措施
Ⅳ 灾难性的 造成人员伤亡,重伤及系统严重损坏,造成灾难性事故,必须即予以排除
对区域内的物的不安全状态主要进行预先危险性分析,主要分为作业部位,事故隐患,可能导致的后果,危险等级及控制措施。表2.2—表2.7为整个区域各作业部位预先危险性分析表。
表2.2 技术交底预先危险性分析
序号 作业
内容 事故隐患 可能导致
后果 危险等级 控制措施
1 技
术 交 底 技术人员对施工现场,配电方式等未作详细交底或操作人员失误 触电 Ⅲ bcd 铁路龙门吊安装工程施工隐患分析与防治对策探讨(5):http://www.751com.cn/gongcheng/lunwen_2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