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
11.2 施工总平面布置 115
11.3 施工部署和施工准备 115
11.3.1 总体施工安排 115
11.3.2 设备投入 116
11.3.3 施工人员配备 116
11.3.4 材料、设备进场计划 116
11.3.5 施工组织机构 116
11.4 施工总进度计划 117
11.4.1 工期目标与控制性工期 117
11.4.2 工期安排 117
11.5 各分项工程及主要施工方法 117
11.5.1 测量放线 118
11.5.2 沉桩施工 119
11.5.3 现浇横梁 120
11.5.4 预制构件的安装 121
11.5.5现浇面层及磨耗层 122
11.5.6 码头附属设施安装 122
11.6 特殊季节安排 123
结 论 125
致 谢 126
参考文献 127
第一章 绪论
1.1 我国港口的发展历程
我国水运发展的历史久远,从奴隶社会,经历了封建社会,再到新中国成立,中国港口有着自己的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前,中国港口差不多处于瘫痪状态,整个中国(除台湾省)万吨级泊位只有60个左右,码头岸线总长差不多2万多米,年总吞吐量仅500多万吨,基本上港口处于原始状态,装卸靠人抬肩扛。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水运和港口开始获得新生,先后经历了以下几个不同的发展时期。
第一个发展时期,是在刚建国的20世纪50到70年代这样:在这个时期港口的发展主要呢是对现有的码头加以修建改造利用等为主。在这个时期,深水泊位数增加的很是缓慢,一年最多增加一个,其中大多是小型泊位改造而成的。
港口建设的第二个发展时期在20世纪70年代这样:周总理在1973年初发出“三年改变我国港口面貌”的号召,于是兴起了第一次建港高潮。这一时期锻炼和造就了中国港口建设队伍,为此后港口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进行了第三个发展时期:由于改革开放的原因,港口建设逐渐被重视,我国政府在“六五”计划中将港口列为国民经济建设的重点建设对象。港口因此进入第二次建设高潮,港口建设步入了高速发展阶段。“六五”期间共建60个深水泊位,新增吞吐能力1亿吨左右。“七五”期间是沿海港口建设40年发展最快的五年,共建成泊位190个,新增吞吐能力1.5亿吨。
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这段时间里,伴随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与实施以及国际航运市场的发展变化,我国将重点放在泊位 水化、专业化建设。到1997年底全国沿海港口共拥有中级以上泊位1456个,其中深水泊位543个,吞吐能力10.58亿吨,是改革开放之初的4.5倍。完成吞吐量由1980年的3.18亿吨增长到1997年9.69亿吨。基本上形成了以大连、秦皇岛、 、青岛、上海、深圳等二十个主枢纽港为骨干,以地区性的重要港口为补充,中小港的协调发展的分层次布局框架。
第五个发展时期在20世纪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信息时代的到来,现代物流业已在全球范围内飞速成长成一个充满生机活力并具有无限潜力和发展空间的新兴产业。为了适应国际形势变化和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全国各大港口都在积极开展港口发展战略研究,开发建设港口信息系统,并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大型深水化、专业化泊位建设,进行了又一轮港口建设高潮。 江阴港夏港港区码头高桩工程设计+图纸(4):http://www.751com.cn/gongcheng/lunwen_68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