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管理论文 >

上海市农村老人养老方式探究(2)

时间:2016-12-16 21:22来源:毕业论文
五、完善上海市农村老人养老方式的对策探讨 16 (一) 低龄老人再就业 16 (二) 依靠村的 经济 实力建立小规模的长者院 16 (三)发挥政府的职能 17


五、完善上海市农村老人养老方式的对策探讨    16
(一) 低龄老人“再就业”   16
(二) 依靠村的经济实力建立小规模的“长者院”   16
(三)发挥政府的职能 17
751、结论    18
致谢    19
参考文献    20
附件    21
一、绪论

(一) 研究背景
全球普遍进入老龄化社会,我国也在1999年迈入了老龄社会的大部队。根据老龄科学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15岁至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为9.37亿人,比上年末减少345万人,下降幅度为0.6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谢鸿光表示,这是多年增长后劳动年龄人口首次下降。伴随着劳动人口的减少,中国老龄人口的比重正在增加。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2年,60周岁及以上人口为1.9亿人,占总人口的14.3%,比上年末提高0.59个百分点。目前,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呈现出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速快、高龄化、失能化、空巢化趋势明显的态势,再加上我国未富先老的国情和家庭小型化的结构叠加在一起,养老问题异常严峻。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发布《2010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主要数据报告》。报告显示,社会养老保障的覆盖率,城镇达到84.7%,月均退休金1527元;农村34.6%,月均养老金74元。如此明显的差异,让我们不得不为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捏把冷汗,养老金的多少直接影响到了他们的养老方式,农村目前主要还是靠家庭和土地养老,养老保障只占到18.7%。上海农村老人占全市老年人口的16%左右,他们虽然不是大多数,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以及我国城乡经济二元结构的存在,养老水平存在城乡差距,长期以来农村的养老体制等与城市不同。同时上海新建城区和郊区的人口老龄化增幅普遍高于中心城区的人口老龄化程度,农村社会结构变革,农村家庭规模日益缩小,在城市化的进程相对快速的上海,农村越来越多土地被征用,老年人在动拆迁后生活成本大大提升,直接影响到了老年人的养老。所以,即使像上海这样经济发达、农村老年人口相对比较少的地区,养老服务也面临新的挑战。然而,经济飞速发展,这些老人也曾经为祖国的繁荣地方的安稳做出过巨大的贡献,为我们提供最坚实的生产基础,如何令他们可以老有所依、老有所乐是迫在眉睫的问题。政府、社会集体如何有针对性地创造条件来为这些农村老人安度晚年提供养老服务,建立适合农村的养老照料服务体系在这个时期显得尤为重要。
这些年,国内的学者对家庭养老问题的研究侧重在对概念的比较研究以及对家庭养老对策的研究。比如,在养老服务方面,首先要为家庭养老进行全方位的宣传;第二,要大力发展社区服务支持家庭养老;第二,给与赡养老年人的家庭以特殊积极的政策优惠。有专家指出,养老机构供需匹配矛盾突出,需要鼓励支持民间资本投入养老服务机构。香港学者指出,在具体的养老社会福利服务安排中,香港采取了社区照顾和院舍照顾相配合的措施。政府通过整合各种福利资源、转变服务提供手段、吸引和鼓励私营服务发展等措施提高服务的成本效益,应付财政紧张短缺但是需求日益增长的状况。这些新的措施和计划反映了福利署在老年人福利服务领域的理念的转变,顺应了西方国家福利服务改革“去院舍化”和“社区照顾”的潮流。然而在国外却发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趋势,在一些类似瑞典的西方发达国家,有老年人从院舍回归家庭的趋势;在日本等东南亚国家,老年人正从家庭走向社会。有专家提出:应注意的问题出发,认为政府应从过去直接提供福利服务者转变为间接供给者和宏观管理者;要弱化福利服务机构的所有制概念,无论谁办的机构,政策上均一视同仁;加快国有福利服务机构改革,使其成为独立的政府主管部门的服务提供者。大多数的研究结果都是以宏观为主的养老服务体系的研究,却忽略了城乡差异,很少从农村出发研究农村老年人的养老。如今,在养老越来越被看重的上海,如何做到城乡一体化,建立有效的新型农村老人养老体系相当必要。 上海市农村老人养老方式探究(2):http://www.751com.cn/guanli/lunwen_1073.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