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上海市农村老人养老现状
虽然农村的建设速度很快,但农村养老的现状依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首先,由于新中国成立时期,由于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绝大多数的家庭本着养儿防老的危机意识,农村老龄居民多子多女,未来将呈现老龄化加速趋势。其次,2009年,上海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8.2%,达到了12324元人民币,相比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28838元,两者还是有较大的差距。农村老龄人口在经济上属于弱势群体。再次,农村老龄居民以家庭赡养为主要养老方式。最后,大多数农村尚没有专门为老年人设立的娱乐场所和设施,或设施场所较远,导致缺乏精神供养条件,大多老人还处于精神、心理自养阶段。农村老龄居民缺乏精神、心理供养体系。
农村已经是老年人口聚集的地方,养老事业在农村的发展是刻不容缓的,老年人在农村辛苦奋斗了一辈子,就是希望在年老阶段能有所依靠,安度晚年,光靠子女的赡养是不够的,还需要政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医疗卫生水平。
3、上海市家庭养老的农村老人养老现状
在上海,随着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农村的青壮年接受着与城镇同龄人同等的教育,他们拥有同等的教育机会与就业机会。由于地理距离的限制,很多农村青壮人纷纷搬离农村,留下年迈的父母守在农村的老宅子。因此造成了越来越多的空巢老人,虽然是家庭养老,但是却无法享受到子女在身旁的照料,无法享受天伦之乐。不得不说,家庭养老对老人们而言越来越难。
(二)研究方法
1、实证研究
(1)问卷调查法
用书面形式间接搜集研究材料的一种调查手段。通过向调查者发出简明扼要的征询单(表),请示填写对有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来间接获得材料和信息的一种方法。为了解农村老年人的养老现状和生活质量,在2013年3-4月对上海市宝山区某镇的多个农村老人进行了调查问卷,问卷大致包含了农村老人的养老方式现状、健康状况、对养老的看法、生活质量等问题。
(2)访谈法
通过访员和受访人面对面地交谈来了解受访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心理学基本研究方法。因研究问题的性质、目的或对象的不同,访谈法具有不同的形式。在进行调查问卷的同时,对村组织的工作人员进行了访谈,并且与受调查的老人进行了沟通,听取了他们对养老的意见与看法。
2、文献研究
通过中国知网、学校图书馆网站、各地方性民政官网等网络媒介搜索到相关文献资料,国内的学者对家庭养老问题的研究侧重在对概念的比较研究以及对家庭养老对策的研究。比如,在养老服务方面,首先要为家庭养老进行全方位的宣传;第二,要大力发展社区服务支持家庭养老;第二,给与赡养老年人的家庭以特殊积极的政策优惠。有专家指出,养老机构供需匹配矛盾突出,需要鼓励支持民间资本投入养老服务机构。香港学者指出,在具体的养老社会福利服务安排中,香港采取了社区照顾和院舍照顾相配合的措施。政府通过整合各种福利资源、转变服务提供手段、吸引和鼓励私营服务发展等措施提高服务的成本效益,应付财政紧张短缺但是需求日益增长的状况。这些新的措施和计划反映了福利署在老年人福利服务领域的理念的转变,顺应了西方国家福利服务改革“去院舍化”和“社区照顾”的潮流。然而在国外却发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趋势,在一些类似瑞典的西方发达国家,有老年人从院舍回归家庭的趋势;在日本等东南亚国家,老年人正从家庭走向社会。有专家提出:应注意的问题出发,认为政府应从过去直接提供福利服务者转变为间接供给者和宏观管理者;要弱化福利服务机构的所有制概念,无论谁办的机构,政策上均一视同仁;加快国有福利服务机构改革,使其成为独立的政府主管部门的服务提供者。大多数的研究结果都是以宏观为主的养老服务体系的研究,却忽略了城乡差异,很少从农村出发研究农村老年人的养老。如今,在养老越来越被看重的上海,如何做到城乡一体化,建立有效的新型农村老人养老体系相当必要。 上海市农村老人养老方式探究(7):http://www.751com.cn/guanli/lunwen_1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