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我国当代大学生科技创造力的现状
为了更快速、更直观的了解高校大学生科技创造力的现状,通过对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电光学院、机械学院、自动化学院、理学院五个理工科学院进行了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人数及比例构成:五个学院大三、大四年级各发放10份调查问卷,10份问卷中男女比为7:3,共100份调查问卷,全部收回。同时,对学院的进行教学的老师以及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辅导员进行了座谈咨询。根据调查问卷的统计以及座谈咨询结果分析,总结出大学生科技创造力的现状如下。
3.1 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但不善于利用和创造条件
只有具有创新的观念和欲望,创新能力才能得到发展和提高,从而产生创造行为。调查显示,80%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新意识,68%的人认为自己的创造潜能,但是当问及是否去图书馆或阅览室阅读现在所学专业的理论期刊、是否经常参加学校开展的学术讲座以及有问题或者新想法时是否敢于向专业知识经验丰富的老师请教时,分别只有45%,38%和29%的人回答是。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具有创新与创造的动机,希望能够在日常学习和课题研究中产生新的想法和思路,努力寻找新方法。但是由于学校没有提供足够的创造性学习的条件加上学生本身也不擅于利用和创造学校提供的现有条件,羞于或不敢于向专业知识经验丰富的老师或者同学们请教。所以难以把握学科研究的最新信息和发展动态以及与相关学科知识直接的横向联系,不利于学生创新和创造能力的发展。
3.2 思文敏捷,但创新性思文方式单一
通过对教学老师的座谈咨询了解到,进入大学后,经过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不断积累,大学生的思文能力,尤其是逻辑思文能力大幅提高。但是由于知识面的宽度不够,只能独立的吸收知识,对各科的知识结构也只是机械地、片面地看待,缺乏整合的观念和意识,导致思文方式单一;不能灵活、全面地思考问题;处理问题的方式大都相似,不能破旧立新,最明显表现在上课的发言,课后的作业,平时的课程设计,以及最后的考试试卷和上交论文中都缺乏新意。
3.3 有创新和创造的灵感,但缺少必备的创新和创造技能
不断的脑力劳动,会使大脑皮层下产生某些暂时性的神经联系,在特定因素的诱发和引领下,神经联系会彼此刺激,产生灵感[5]。但是灵感在脑海中的存在时间极短,稍纵即逝,这时如果具备较强的创新和创造技能,就可以即时把灵感变为现实[6]。调查结果显示,26%的学生经常出现创新和创造的灵感,66%的人偶尔出现创新和创造灵感,只有8%的人没有出现过创新和创造的灵感,但是能把创新和创造的灵感变为现实的只有10%,由此说明在长期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我国学生应试能力和国外学生相比具有很大的优势,但是动手能力和运用创新和创造技法的能力却远不敌外国学生。 当代大学生科技创造力培养与开发路径探析(4):http://www.751com.cn/guanli/lunwen_18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