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已有研究及未决问题
关于权威学者对杀马特定义,先前研究将“杀马特”群体看做社会亚文化(王文捷,2014:199;孙乐涛,2014:102),是社会视觉系文化的发展。本文采用的杀马特群体定义为: 成员多为90 后且处于底层, 劳动型低技术含量的职业 ; 来自于农村且相比较于第一代农民工相对文化水平不低; 着装怪异荒诞,妆容大胆缺乏美感, 发型夸张惊悚且自恃时尚先锋却为时尚所不齿的、意图领导潮流却从来不曾融入其中的群体(张淑丽,张艳秋,2014:62)。以往研究站在为杀马特亚文化鸣不平(王斌,2015:64;郑风田,2014:1)的角度上分析,提出不要妖魔化杀马特的呼喊,根源上归结于城乡户籍、乡土习气或仅仅认为亚文化终将回归主流的乐天派。基于此逻辑起点,将杀马特亚文化做出解释,由此,加强城市主流文化与亚文化之间的碰撞,对亚文化的小众发展赋予意义。
本文认为,这些研究存在本体性的缺陷——亚文化并不是杀马特群体实践的根由,而是实践所表现的现象之一。因此,本文从实践的角度出发,回到经验性的可操作化的事实本身,探究杀马特的社会境遇和行为倾向。注重户籍制度下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的流动性匮乏问题,城乡文化地位不对等对杀马特青少年的影响及职业与社会保障紧密相连制度下的杀马特青少年群体在去留城乡之间该何去何从问题的未来考虑。
再次,本文认为,在访谈和文献整理的过程中,对杀马特定义在实践生活中的人群严格界定边界是模糊的,其中部分被访谈者有杀马特行为但不具备杀马特家族身份,就其本身而言,处于模糊界定状态。且就农民工新生代和移民而言,身份界定的界线是模糊的,但本文以户籍上的农民工新生代杀马特青少年人群为调查对象,这一点是确定的。
2.本文观点
1.本文要努力探索的,是积极进入大城市的杀马特青少年群体的社会境遇及其行为倾向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单位以沪上W网族青少年为例,观察的群体来自W网。网族:网络家族,有两层涵义:一个涵义是沟通媒介,通过信息网络技术QQ,微博,论坛寻找研究对象。又一涵义是行动媒介,彼此认同和支持的关系网络,因杀马特取向而行动的群体,流行称谓叫做“网络家族”。
2.本研究分析的起点为杀马特群体的城市社会化发展,从社会境遇和行为倾向之间的关系分析。中国城市化速度快,农民工城市流动性随之迅速,但农民工的城市社会化发展问题是有待社会关注和讨论的,因此,作为农民工青少年的杀马特群体的城市社会化 发展更是社会应当关注的问题,这是本文研究解释力的表现。
3. 《青年农民工的城市适应:实践社会学研究的发现》中提到四个世界与城市适应:想象中的世界、实践世界(实践中的想象世界)、乡土世界和城市世界。(符平,2006:141)杀马特青少年同样面对四个世界的探讨。进入城市之前想象中的城市环境,曾经的乡土生活世界,真正的城市世界和真正进入城市的实践世界。人在环境中,作为融入城市的新人,因此研究对象的特征为:1)过渡性思文和行为;2)不适应性;3)创新性。
4. 本研究探究杀马特群体城市社会化发展及其路径,本文提出三个讨论的问题与基本命题:
其一,就目前体制及政策下来看,杀马特群体的城市社会化发展面临诸多挑战;
其二,杀马特青少年群体的良性循环发展路径道阻且长;
其三,杀马特显性表现为社会亚文化,隐性表现为社会群体性社会发展问题。
3.研究方法 杀马特群体的社会境遇及行为倾向(3):http://www.751com.cn/guanli/lunwen_32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