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研究内容
徐州曾作为江苏省的煤炭资源重要生产基地,但随着能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使得徐州的经济也日渐疲软。在煤炭资源过度开发以至于资源日渐枯竭的情况下,找到一条有效发展并且可以持续发展的路尤为重要。在此背景下,徐州以煤炭开采及其后向关联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开始转变,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开始转型[4]。本文以1978年以来徐州乡村发展经济、人口、社会等因素为研究对象,对徐州乡村发展作出评价,揭示徐州乡村转型方向,为促进徐州城乡协调发展以及推行新农村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
2 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徐州,简称徐,古称“彭城”,江苏省省辖市,地处江苏西北部,东经116°22′-34°58′,华北平原的东南部,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 为东部沿海与中部地带、 上海经济区与环渤海经济圈的结合部,是我国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和东西、南北经济联系的重要“十字路口”。徐州位于淮河流域,其总面积达到1125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3037平方公里。徐州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原面积约占全市面积的90%。现辖5区、3县、2县级市。徐州位于中纬度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徐州矿产资源富集,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截止2014年,徐州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900亿元,乡镇工业全年实现增加值2850亿元, 总人口徐州 858万,市域共有 114 个乡镇。截止2013年底,农村人口685.6万人,耕地面积800多万亩,实行家庭承包经营面积741.50万亩。
2.2 本文数据来源与评价指标
数据的收集是在指标体系基础上进行数据的搜集和实际的调研,收集与指标相关的数据[5]。徐州乡村1978-2012年城乡经济发展数据主要来源于《2013年徐州统计年鉴》、《2000年徐州统计年鉴》,江苏省统计局官方网站以及实地调研。
乡村转型是在于其内部产业、就业方式和消费结构的变化,并且带来了其人口和土地利用方式的转播表,因此对乡村转型度应该从以下几种指标进行分析。主要要有一下几个指标:产业结构变化、劳动力就业结构变化、乡村消费结构变化、粮食作物种植比重变化为负指标。在综合指标体系的测度中,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主要有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6]。本文根据龙花楼、邹健等人对乡村转型发展的测度的研究,结合徐州地区乡村发展特征和数据的可获取性,构建出了乡村转型度的评价指标体系(表1)。使用德尔菲法(Delphi)和层次分析法(AHP),确定了评价指标的权重。对选取的指标要素,本文从是否有助于乡村转型发展为标准,使用极值标准化的方法对各个指标的数据进行了无量纲处理 徐州市乡村转型发展评价(2):http://www.751com.cn/guanli/lunwen_38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