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厦门PX项目事件概况
厦门PX项目是由国家批准、台商投资的将近108亿元,未来可能带来800亿GDP的项目,PX学名叫二甲苯。该项目是国家发改委的“十一五”PX产业规划7个大型PX项目之一,并于2006年核准通过了项目申请报告。投资方的资金也已到位,按计划2007年夏天就应该开工了[6]。
不过,厦门大学化学系教授同时也是全国政协委员的赵玉芬女士对此项目持有不同意见。她认为,PX是高致癌化学物,会影响孕期妇女,严重的会导致腹中胎儿畸形。在2007年两会期间,赵玉芬和另外104位政协委员共同向政府提出缓建厦门PX项目、进行重新选址论证的议案。在媒体披露这一提案后,引起了厦门市民的广泛关注,市民们通过社交网络、手机通讯工具等进行抗议宣传,来表达对PX项目的不满。
厦门政府在发现舆情后,快速做出了反应。2007年5月28日,厦门市环保局局长在《厦门日报》中回答了关于PX项目的一系列环保问题。第二天,厦门腾龙芳烃有限公司总经理林英宗博士(即PX项目负责人)以同一方式在《厦门晚报》发表长文来向民众解释PX工厂的一些科学性问题。
5月30日,副市长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正式宣布缓建PX项目。不过,厦门市政府的一系列举措并没有说服广大的市民。与此同时,借助手机短信,厦门市民在相互号召于六月一日进行“大散步” ,来抗议该项目。随后,官方采取了一些强硬措施,例如关闭相关网站,媒体禁言等,并且宣布6月1日单位不得放假也不准请假。可是这些措施并未奏效,6月1日、2日,“大散步”在警察的监视下如期的进行,并且双方都较为平和,没有发生激烈的冲突。
在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之后,厦门市政府很快做出了改变。6月5日,厦门市科协印刷了数万份名为《PX知多少》的宣传册,散发给市民,向市民通俗易懂的解释什么是PX。同日,国家环保总局组织有关专家推动厦门市的规划环评。政府之前的一系列举措并没有充分说服民众,市民间的反对意见依然很大。
在半年之后,于2007年12月11日,厦门市通过自愿报名、摇号等一系列方式选出了一百多名市民,这些市民将参与在12月13日和14日举行的“厦门环评座谈会”。 这次会议由政府官员、21名相关专家以及之前选出的上百名厦门市民组成,会议上有近九成的市民代表反对在厦门投产PX项目。
最终,事件以政府决定将项目PX迁建漳州而落下帷幕。
2.2两大事件中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分析
2.2.1共同点:
上文我们概述了四川钼铜项目事件以及厦门px项目事件中的政府与民众的互动行为,现在让我们对比一下这两大事件发生的过程中之间存在的共同点:
(1)群体性。
群体性是这两大事件最直接、最明显的特征。PX事件和钼铜事件参与的人群中都包括各种阶层、不同职业的大量普通市民,在PX事件中上万市民通过手机短信与网络信息相互传播和沟通,接连两天举行了类似于游行示威的“大散步”活动。什邡钼铜项目事件也是类似,它以什邡市的普通市民为单位,在什邡市中心地带,大量聚集,进行声势浩大的集体抗议。这其中有不少民众手持条幅,高呼口号,表达对在什邡上马钼铜项目的不满。这体现出明显的群体性。
(2)突发性。
在PX项目事件中,厦门市政府在得知民间出现信息号召市民“大散步”的情况下,采取了一系列强制措施,如关闭网站、拘留相关责任人、发布通告等,并且官方称要确保该项目的顺利建设。政府的这些举措非但没有起到预想的效果还导致市民间更激烈的抗议,成为事件爆发的直接导火索,使得 “六一大散步”突然爆发,令市政府猝不及防。对于什邡钼铜事件,在2012年6月30日,有小规模的群众进行聚集,显露出事件爆发的苗头,但政府没有在意这些举动,但到7月1日,大规模什邡市民突然集中,形成抗议人群,在主要街道进行大规模的示威游行,这样突然的事件大大出乎市政府的预料,政府仓促应对,以致出现最终警民对抗的局面。 从我国环境公共事件看地方政府与民众的互动(3):http://www.751com.cn/guanli/lunwen_55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