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致 谢 24
1 前言
职业适应能力,是本研究提出的本土化研究概念,是指个体能够顺应职业环境的变化,解决自身职业发展中面对的现实问题所需具备的一系列特殊能力,是个体的适应能力在职业生活领域的体现,是从业者能够面对和解决职业问题的现实能力,是衡量一个人职业发展状况最重要的心理学参数,是个体家庭生活与社会生活幸福的基础,也关系到企业的经营绩效与发展前景,所以无论对个体还是组织,都至关重要。
职业适应能力”在英文中的直译对应词是occupational Adaptability或Professional Adaptability。而在英文文献中还有Career Adaptability 一词,直译成汉语是“生涯适应能力”或“生涯适应力”(见赵小云, 郭成,2010;于海波,郑晓明,2013)。“生涯适应能力”被广泛引用的经典定义是由Super与Knzsel于1997年提出来的。他们认为生涯适应能力是“应对现在或将来工作角色可以预测的任务,以及调适难以预测的工作或工作环境变化所需要的一种准备状态”,是“一种没有多大困难就能做出改变,以符合变化的新环境的一种品质”(Savickas,1997)。后来Savickas对该概念做出了更为简洁的界定与补充:“应对当前和预期职业发展任务时所需要的准备状态及资源”(Savickas,2002,引自Maureen E. Kenny, Meredith Bledsoe, 2004),“是个体用来使其与适合他们的工作进行匹配所需要的态度、能力和行为”,“是管理职业转换、发展性任务和工作创伤的心理资源”(Savickas, 2005, 引自Rossier, et al., 2012)。
当然还有其他学者给出的界定。例如Rottinghaus,Day和 Borgen(2005)将生涯适应能力界定为“一种规划和调节能力的趋向(Tendency),这种趋向影响个体对自我规划能力的看法,使个体适应不断变化的职业规划和工作责任,特别是在面临突发事件时”;Guzman和 Choi(2013)认为,职业适应能力应该被视为一种能够进行自我引导和管理的心理社会能力,它能形成适应能力策略并采取行动以达到适应目标。
从上面的概念定义可知,“职业适应能力”与“生涯适应能力”两个概念的词义本来有差别,即career一词强调毕生的职业轨迹,而occupation或者profession 则更强调当前职业。但是在日常语言中,“生涯”与“职业”常常结合起来不加区别地使用,因此在后面有关职业适应能力的文献综述及实证研究中,本研究将Career Adaptability及其相关研究视为“职业适应能力”的同义概念,加以比较。
在量化研究中,早期研究者常常采用生涯发展理论中提出的一些子概念对职业适应能力进行定义,并采用现成量表进行测量,如计划性、探索、决策、信息和现实主义(Super,1974, see Keon, et al., 2010);自我效能、问题解决、对新经验的开放性和低激惹性(Kracke, 2002);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和职业选择承诺(Duffy & Blustein, 2005);职业规划和职业探索(Zikic & Klehe, 2006; Klehe, et al., 2011);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针对不同的对象,操作定义成不同的测量模型,采用自编量表进行测量。如职业能力适应、职业人际适应、职业心理适应(范成杰,2005,2007);主动性人格和无边界倾向(McArdle, Waters, Briscoe, & Hall, 2007);职业规划、自我探索、职业探索、决策和自我管理(Creed, Fallon, & Hood, 2009);环境认同、变化应对、工作胜任、人际交往(郭黎岩,李淼,2010);职业选择适应性、职业心态适应性、职业环境适应性、学习与技能适应性和职业人际适应性(方翰青,谭明, 2012)。此外,还有一些针对在校青少年学生群体及其他群体的职业适应性量表。如针对学生职业适应性的量表:学校认同、知觉到的教育障碍、职业成果预期和职业规划(Kenny & Bledsoe, 2005);职业决定、职业规划和职业信心(Skorikov, 2007);学习及技能适应性、人际适应性、职业意识适应性、职业选择适应性和职业环境适应性(邓碧会,邓维,李兢,2008)。针对农民工的职业适应性量表,包括职业技能适应和职业心理适应(王茂福,2010);以及针对大学生村官的职业适应性量表,包括环境适应性、工作绩效和职业承诺三个维度(陈志霞,曹和平,2013)。考虑到多维构念结构在数据分析中会造成维度分离,因此有研究者主张采用单维测量。例如Skorikov将职业决定、职业规划和职业信心联合起来作为职业准备这一潜变量的反映变量(Skorikov, 2007)。刘艳虹等人(2013)采用8个题项的单维度量表,测量聋人的职业适应性状况。还有研究者采用联合构念测量。如Hirschi(2009)采用职业选择准备、职业规划、职业探索和职业信心四组联合构念来测量职业适应性。联合构念测量与多维构念测量的不同之处在于:多维测量假设有一个共同的潜变量,若干维度是该潜变量的反映变量,各维度单独参与统计处理;而联合构念测量并不存在共同的潜变量,各个变量都是独立测量构念的某一方面,各指标合并参与统计处理。源'自:751-'论]文'网"www.751com.cn 企业员工职业适应能力量表的编制(2):http://www.751com.cn/guanli/lunwen_60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