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交网络大行其道的今天,大学生群体对于这个互联网新技术的接受情况仍然十分复杂,大学生接受社交网络的主动性、态度、时间、原因千差万别。虽然绝大多数大学生都对社交网络持有非常积极的态度,但还有不少大学生因为种种客观因素或是个人偏好的原因对社交网络并不“感冒”。因此,本文希望借助目前在国际上非常流行的技术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TAM)来对该情况进行研究,通过分析种种主客观因素在大学生接受社交网络技术上所起的作用来分析大学生群体接受社交网络的情况,并借此来研究在这个信息时代,大学生接受新技术行为的特点。
本研究基于技术接受理论,但并非完全套用整个技术接受模型。本文在考察了大学生使用社交网络基本情况的前提下,通过个别访谈的方式,在技术接受模型的基础上加入了计划行为理论和感知风险理论。在影响大学生行为的因素中,增加了计划行为理论中的主观规范变量和感知风险理论中的感知风险变量和信任变量,对技术接受模型进行了适度的调整和改变,希望通过新型的技术接受模型来揭示大学生新技术接受行为中的一些特点。
1.3 研究内容
1.3.1 文献研究法
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笔者通过对于相关的学术期刊、文献书籍、互联网资料、新闻报纸等的研究,对国内外目前关于社交网络和技术接受行为的研究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以此作为本文写作的理论基础。
1.3.2 个别访谈法
在撰写本文之前,笔者对超过30名大学生进行了非标准化访谈,在广泛了解他们对于社交网络的态度的基础上,深入探究了影响他们使用社交网络的主客观因素和变量,并将这些因素和变量加入模型,形成了不同于传统的技术接受模型的新型接受模型。
1.3.3 问卷调查法
本文根据文献研究与个别访谈的结果,制定了相应的调查问卷。并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问卷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来获取有关大学生接受社交网络的真实情况,以便为研究各个因素对于大学生接受新技术产生的影响提供最真实、最有效的数据支持,使研究成果能更好符合实践要求。论文网
1.4 文献综述
1.4.1 国内学者对于社交网络用户接受度研究现状
1.4.2 国外学者对于社交网络用户接受度研究现状
2 相关理论、概念界定
2.1 社交网络界定
2.1.1 社交网络概况
社交网络(Social Network Service,简称SNS),是一种能够帮助人们在网络虚拟空间建立类似于现实社会网络结构的互联网应用服务。社交网络起源于电子邮件的互相传输,并随着互联网功能的不断发展而逐渐成熟完善。网络论坛的出现,让过去单人对单人的邮件传输形式变为了所有人向所有人发布信息的形式,当然前提是论坛中的所有人。博客的出现又重新让论坛上因分散而模糊的用户形象变的容易捕捉和清晰可见,而将独立的网络用户再次集中的社区网络也就应运而生。在社交网络的整个发展过程中,从电子邮件的单个用户发展到网络论坛的群体用户,再有博客的单个用户发展到社区网络的群体用户的单个—群体—单个—群体的脉络非常之清晰,也体现了网络用户越来越将现实生活复制到网络,对于生活中的信息进行低成本管理,降低用户进行现实社交活动的时间和物质成本同时降低信息传递成本的趋势。
目前,国内规模较大的社交网络主要有人人网、新浪微博、开心网、朋友网、豆瓣网、腾讯网等等。各类社交网站有着各自的特点,比如人人网主要针对在校学生;开心网主要针对网页游戏用户;豆瓣网主要针对电影和书籍爱好者。但各类社交网站的基本功能皆相似。社交网络给予每个用户一个相同而开放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用户几乎可以完全自由的创建个人档案、上传照片信息、发布日记等,这给了用户一个极好的展示自己的空间,对于大部分年轻人来说无疑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同时,社交网络的出现打破了过去地缘社会之中人与人之间的隔离情况,用户不仅可以将现实生活中的社会关系搬到网络上,还可以通过社交网络构建远甚于现实的广泛联系。目前的大学生中流传的这么一句话深刻体现了这一情况“我不认识他(她),但我有他(她)的人人”。而随着社交网络本身的不断发展,网站开始不满足于单一的用户增长,越来越多的新元素被添加到这个开放的平台之中,许多社交网站通过一些简单的程序应用(例如腾讯QQ的QQ游戏)利用游戏等生动有趣的形式来增加用户的忠诚度和粘性,并依靠邀请用户的方式达到社交网络本身的营销和发展,将越来越多的人变为自己的用户。文献综述 社交网络大学生新技术接受行为研究(4):http://www.751com.cn/guanli/lunwen_70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