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相关概念与理论辨析
1.2.2 学界关于少数民族文化适应的研究
1.3 研究方法
本文在调查研究方法上主要采取问卷法、实地访谈法还有文献法再加上本人的经历和观察对藏族大学生的文化适应状况进行调查研究。
问卷调查方法:本文中的大部分数据和资料是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来的,我在查阅相关少数民族文化适应的研究成果与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相结合,涉及了初问卷,随后又根据文章内容的需求进行调整,最终确定了调查问卷的内容(详见文章附录),随后从招收内地藏族大学生高校中选取100名藏族大学生抽样样本在网上进行电子版的问卷调查, 然后处理数据,得出结论,方便而规范的总结了数据,为本文的主干部分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文献综述
访谈法:本次访谈,结合文章探讨的内容,对南理工10名同学进行非结构化的访谈,然后进一步对访谈内容进行筛选,得出结论,作为文章的有力资料。访谈是为了从细节更清楚地了解调查对象的文化适应状况,通过对身边同学的真实访谈,也通过对访谈过程中的面目的表情、情绪的反应等细节的观察,增添了本次调查的真实性。
文献法:除此之外,文献法也是本文的主要方法之一。我在进行文献查阅时针对本文调查研究的课题,进行大量的资料收集,对少数民族文化适应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从中发现问题,挖掘没有涉及到却又在文化适应方面存在的问题,用这些文献的研究成果作为参考和借鉴,选择有关文化适应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为本文理论基础方面提供了有力的资料。
另外,利用本人就是一名符合被调查的这一特殊身份,以自己的真实经历、真实感受再结合观察身边藏族大学生的文化适应状况。
2“我们的故事”:藏族大学生文化适应的背景调查
这次调查中用“我们的故事”为访谈内容,作为调查的主要依据。在本次访谈中我只选了5名从小就跟我一样离开家乡来内地求学的同学作为访谈对象,也加上我自己的亲身体会,因为我们都有着故事般的辗转经历,能够较清楚的反应文化适应的阶段过程。在七名同学的故事中,挑一些比较典型的故事作为个案,观察他们在认知沟通、情感接纳、意向趋同等方面的表现。
首先讲述比较典型,也是我身边发生的一个个案。她的求学经历不仅仅可以作为一个引子来用,更重要的是她的这一经历符合了我正要调查的藏族大学生文化适应的背景,从而衔接了后面的主题。因此,在对藏族大学生文化适应的现状调查前,了解他们过去的经历有助于比较完整地呈现一个藏族大学生的成长阶段与求学经历,让我们更详细的了解藏族大学生的文化适应过程,和动态的了解。来.自/751论|文-网www.751com.cn/
2.1. “怎能忘,美丽的西藏”:初来内地
学生Z是跟我一样,在小学六年级毕业前参加了内地西藏班招生考试,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济南西藏中学。那年我们都是12岁,她的父母都是农民,都跟天下的父母一样希望自己的小孩能够考上好的学校,将来出人头地。我们那届学校一百多报考考生中只有六名被录取,那时候的激动心情我们还记得清清楚楚。经过了短暂的兴奋之后,我跟Z同学,还有众多跟我们一样的同学,怀着忐忑而又期待的心情,收起行囊离开家乡,肩负父母与家乡人民的使命,走向陌生的内地。坐家乡到济南,一路辗转五六天,坐汽车、坐飞机还有火车。终于到了今后学习与生活地方——济南西藏中学。以前只是在电视或者图片上看到火车、飞机,那次不仅是亲眼目睹了,还亲自乘坐上了,虽然累,但觉得很有意思,很新鲜。 藏族大学生文化适应的调查与对策(3):http://www.751com.cn/guanli/lunwen_74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