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初露头角于二十世纪的后十年,主要研究以综述性文献居多。日前从测量方法上对于主观幸福感的调查总结下来有三种类型[5]:一是直接翻译国外的量表来测量我国大学生幸福感,比如周翠金、张冬枚在研究中所用总体幸福感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幸福感指数量表 [6];二是修订国外幸福感量表然后用于国内大学生。如段建华对总体幸福感量表(GWB)进行修订、郑雪等对迪纳的ICS 问卷进行修订;三是自编幸福感量表,如尹海兰编制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问卷。
近年来郑雪和严标宾等人对我国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做了整体性研究,其研究基本使用埃德・迪纳编制的国际大学调查量表。其中广州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得分比中等水平略高,性别并不是显著的影响因素。这个结果和国内其他学者研究结果有出入,并不能代表所有大学生。严标宾,郑雪等[7]对48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生进行的主观幸福感跨文化研究,得出了在主观幸福感的构成中情感因素的影响高于认知因素的影响。这一点提示在主观幸福感量表的编制中应该加入更多的情绪因素,所以本研究在量表的选用上采用拥有更多测量情绪因素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问卷。
然而我国对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并不完善。现有的研究主要是文献综述,已有学者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结果也存在各种差异。如周翠金[8]、张冬枚[9]在研究中所用GWB量表是美国国立卫生统计中心制定的,其结果上关于性别和生源地的差异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就存在不同结果。考虑到跨文化研究的因素会导致研究结果的差异,需要根据我国大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与之相对应的研究方法。从近年来的研究看[10],一般生活满意度并不能解释具体的生活领域,也就是说大学校园这个具体的生活领域对不同个人的重要程度也会造成对一般生活满意度的不同影响,所以会有周翠金、张冬枚研究结果的差异。因此从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的研究师范学院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一是运用适合河南地区的研究方法来了解师范学院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现状,丰富我国主观幸福感的本土化的测量研究;二是为了给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课堂提供有价值的研究数据,帮助我校大学生更有效的解决心理问题。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师范学院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在全校大一到大四的在校生中随机发放问卷303份,其中有效问卷259份,有效率为85.48%。被试的年龄在18-24岁之间,平均年龄20.66±1.34岁。其中男生73名,女生186名;大一40名,大二114名,大三69名,大四36名;文科89名,理科108名,术科(艺术类和体育类)62名;城镇86名,农村173名;独生子女52名,非独生子女207名;单亲家庭11名,非单亲248名;高生活费组(生活费在千元以上)190名和低生活费组69名(根据《中国教育报》2013对全国大学生生活费调查结果划分[11])。
1.2研究方法
1.2.1研究工具
采用尹海兰[12]编制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问卷》。其中有七个文度(消极情感七个题目、积极情感八个题目、交往满意感七个题目、外界环境满意感四个题目、家庭满意感四个题目、情感满意感三个题目、自我满意感五个题目)共三十八个题目。采用五级评分法,五等级选项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得分从一分到五分(部分题目反向计分)。量表的总得分在38-190分之间,得分越高,主观幸福感越强。
1.2.2数据收集与整理
采用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在被试填写之前宣读指导语并说明测验的目的和注意事项。收回后剔除其中漏答大于三道题目及以上、规律性做答的44份问卷,并录入计算机。结果采用IBM SPSS 19.0中文版进行统计分析与处理。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现状的调查研究(2):http://www.751com.cn/jiaoxue/lunwen_27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