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性别角色一直都是许多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研究的对象之一。学者卢勤研究后认为性别角色是由一定的社会文化所认定的男性和女性应具有的的行为或模式,并且还有那些男性和女性所应该具备的基础情感和态度。在1936年Terman和Miles编制出心理学领域第一个男性化和女性化量表又叫M-F量表,他们采用相对立的人格特点描述词,把在社会中大众所普遍认同的女性和男性的行为和表现分别命名为女性化和男性化。研究者Bem编制了贝姆性别角色问卷(BSRI),这是第一个测量双性化性别角色类型的调查问卷。同时他还提出了两个假设:一是在社会中,许多个体的性别角色是双性化的,也就是说这些个体的行为表现中既有男性化特质又有女性化特质;二是和其它性别角色类型的个体相比,双性化个体在社会中能够展现出更好对新事物的适应性和行为灵活性。2000年,心理学家钱铭怡编制出了适合中国大学生测量的性别角色量表(CSRI),该量表综合了Spence和Bem的方法。
职业倾向是一个人对将来从要事职业的美好期待,是一个关于职业自我表述的概念。美国Schein认为职业倾向的发展是一个长期探索的过程,在个体的成长过程中个体会对自己有更多和更深入的了解,逐步形成一个占主体地位作用的职业锚。职业锚是一种关于个体自我职业的“自我知觉”或“自我概念”,用来指导和促进个人职业生涯的规划和发展。在国外,影响较大的是霍兰德(Holland)提出的职业倾向理论。霍兰德在职业指导和咨询实践的基础上第一次提出了职业倾向理论,他将职业倾向划分为751个类型分别是实际型、调查型、艺术型、事业型、常规型和社会型。国内有关职业倾向的研究有许多,其中一个典型研究是樊钱涛等学者在2005年所做的关于大学生职业倾向和学习动机关系的研究。研究结果为大学生的职业倾向类型与学习动机之间没有很明显的相关关系。 大学生性别角色与职业倾向关系的研究(2):http://www.751com.cn/jiaoxue/lunwen_27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