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学生角色认同概述及特征(基本表现)
(一)性别角色认同概念的界定
Huston(1983)指出:“导致以往性别研究结论不一致的主要原因,是性别混乱”。因此明确性别角色认同的概念就成为了搭建性别角色认同研究平台的关键。
1.以性心理为依据的性别角色认同的定义
Lawrence Kohlberg提出,“性别认同是个体对自己性别状态的认识、理解或自我意识”。SSchaffer.h.r也对他的看法做出了补充,他曾经表明,“性别角色认同,即是对自己和他人性别的正确的标定。”国内的部分心理学家也做出了类似的结论,以蔺桂端为代表,认为性别角色认同即是个体对自己性别的确认。强调个体对生理性别的心理认同,是这一类概念的最大特点。
2.以社会性别为依据的性别角色认同的定义
《性别认同研究中必需的概念》(作者Muzafer Sherif)的发表,为性别角色认同的概念界定提供了崭新的思路,性别第一次被作为社会范畴来考虑。林崇德则指出,性别角色认同要从获得真正的性别角色开始,也就是说,相应的动机、态度、价值观和行为要根据社会文化对两性不同的期望而形成,并向着性格方面的男女特征发展,即所谓的男子气(男性气质,masculinity)和女子气(女性气质,femininity)。从这一概念出发,我们可以发现,一个人对于其性别角色的认同,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行为是否符合社会文化的期待。根据研究发现,对于人性别角色的社会化,其进程收到生物因素以及社会文化因素的共同影响。但对于哪方面影响更大,更多的生物学家站在社会文化因素这一边。因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性别研究中性别角色认同,性别角色的认同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二)小学生性别角色认知的发展
小学生对性别角色的认知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性别概念的发展
性别概念是关于社会对男性和女性的期望的理解。传统意义上来说,儿童性别概念的发展基本经历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性别认同(2~3岁),即儿童能对自己和别人的性别作出正确的标定和判断,知道自己与异性的不同之处,并能够对自己的性别特征做出判断和认同,基本表现在对自己的性器官的好奇与基本了解;第二阶段是性别稳定性(4~5岁),即了解了人的性别是固定的,不会随着自己的年龄变化而转变成其他性别;第三阶段,也就是最后阶段,是性别恒常性的获得(6~7岁),即是对于“人的性别不会跟随外在改变而改变”这一点有比较清晰的认识。所以在小学阶段,儿童对自己的性别已经有了比较系统的认识,但对于自己的性别还处在一个缓慢接受的过程,所以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对自己的性别角色应有的社会化行为没有具体的概念,就比较容易陷入性别角色认同混乱等误区。 小学生性别角色认同混乱问题研究(2):http://www.751com.cn/jiaoxue/lunwen_32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