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学生课堂“唱读”的不良影响
其实,“唱读”在小学阶段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它对小学生来说是具有两面性的。当某一事物的弊大于利时人们自动取消这一事物的可行性,而唱读对小学生的长远发展不利。在这里我从听者和唱读者这两个方面来阐述它的不良影响。
(一)对听者带来的不良影响
从听者的角度方面来说,首先,小学生在课堂上“唱读”,唱读者表达不清致使同学和老师不明白表达者所要表达的主要内容。其次,听者对于读者容易产生厌烦的心理。从师生关系来看,教师对于那些词不达意的学生存在着不满的心理。特别是当课堂时间有限而所要教授的学习任务较多时,教师就会花费较少的时间来提问以检验学生对于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在这个时候,那些爱“唱读”的学生有着较高的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却常被教师有意“忽视”,因为教师提问他们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来纠正他们在说话时出现的“唱说”现象。从同学关系来看,说话、读书托生呀气、托腔拉调者是不受欢迎的。同学们认为你很特别,与他们不是一个群体同学们就会孤立班级里的特别学生。另外,小学生喜欢模仿别人为了吸引注意力,他们可能学着唱读,这可能会造成全班学生都唱读的不良后果。
(二)对”唱读”者本人带来的不良影响
从”唱读”者方面来说,首先,“唱读”者在学习语文课文时,课文虽然会读会背,但是却不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不理解课文的重点句子,不认识课文中的生字词。就像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所学的课文背的滚瓜烂熟,但是当我们翻到某一篇文章给他们指文章内容让他们读时,小朋友们就像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其次,“唱读”课文后就读不出句子该有的语气,表达不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一个语调、一种情感的将文章呈现在听者耳边。
二、小学生课堂“唱读”现象的成因分析
结合一些文献资料以及我在淮阳县外国语实验小学的教育实习,对小学生课堂“唱读”现象的成因梳理出两个方面——教师方面和学生自身方面。
(一)教师方面的成因分析
1教师对“唱读”的学生采取随波逐流的态度。在课堂上当有学生“唱读”时教师不去纠正,久而久之学生就默认这种说话和读书的方式,而其他学生会认为个别学生读书很特别,他们可能会跟风。
2一些教师存在着一些错误的思想,只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其他方面一概不管。另外,一些教师会认为纠正学生的“唱读”是语文教师的责任,我是教xx学科的,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3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低——普通话不标准,朗读时不注重技巧或不会朗读,以及自身存在的“唱读”问题等。 小学生课堂“唱读”现象的成因及对策(2):http://www.751com.cn/jiaoxue/lunwen_33268.html